記者:有台灣媒體評價習總書記的講話認為,這是大陸對台的“亮劍”,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應該如何評價?
孫亞夫:這種說法在幾年前就已經存在。一方面,在維護主權的核心利益上,大陸不可能退讓。另一方面,大陸繼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從兩岸關係的實際水平出發,爭取兩岸同胞的理解。在具體的過程中,大陸可以更細緻,更有耐心。
記者:去年的太陽花學運爆發後,一直有輿論指出,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好處沒有落到台灣基層的口袋中。您對此有何回應?
孫亞夫:大陸對台的經濟交流合作,有很多工作可以改進、完善和提高。另一方面,經濟交往也要符合經濟規律。兩岸經濟交往中,比重最大的是投資和貿易,貿易由貿易商經手,投資由企業家經手,是符合經濟規律的行為。企業握有較多的資本,在當地受到重視理所當然。
80年代開放台商到大陸投資,催生一批台籍的企業家,他們藉助大陸的市場把企業由小做大。這些人的經濟成就能否惠及台灣民眾,第一要看個人意願,第二要看台灣當局的政策,還要看當地的經濟社會情況。特殊經濟行為在兩岸整體經濟總量中比例不大。台灣部分民眾對兩岸經貿合作有不準確的看法,我想是受到了當地環境的影響。
記者:您看2016年前,兩岸服貿協議能否通過?
孫亞夫:2008年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以來,兩岸經濟交流建立了制度化的合作機制,2010年通過ECFA協議,現在貿易水平在2000億美元左右。去年太陽花學運爆發後,兩岸服貿協議遲遲不能生效,ECFA後續協議也受到影響。台灣方面希望在服貿通過前,先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提上日程,2016之前通過是很有難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