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田青 |
中評社福州8月27日電(記者 黃博寧)中國藝術研究所研究員田青在參加第三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時表示,不應該純粹以政治化的思想看待大陸推行“簡體字”,簡體字90%從古字中而出,毛澤東推行簡化字只是繼續了宣統年間就開始的、民國初期以及蔣介石都一直在致力進行,但沒有辦成的事情。
田青表示,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這是兩岸的共識。如何看待中華傳統文化,它在當代和近代經歷過什麼,年輕人並不知道。
把中華傳統文化視為現代化的阻礙和敵人,是上世紀初從政到學的主流觀點。清政府曾經在宣統元年頒布法令,將佛廟和道觀都作廢並開設新學堂,五四運動時,所有人幾乎都持同樣的觀點。
在台灣教書時發現,大陸推行的簡體字備受質疑。實際上,簡體字不是共產黨發明的,早在宣統元年,就有人提出用俗體字簡化漢字,後來胡適之、錢玄同、劉半農等都積極推動漢字簡化。
他表示,五四新文化運動有兩大目標,一是取消文言文,“怎麼說怎麼寫”,另外就是推行簡化字,蔣介石在1935推行過一次,因為遭到就極力反對作罷。到了台灣以後,在1952年又一次推動簡化漢字運動,還是沒有成功。
推行簡化字,是毛澤東做成了蔣介石沒做成的事。實際上,大陸推行的第一批簡體字中的90%都是從歷代的書家從行書、草書和甲骨文中選的,其中30%的字在先秦以前就已出現,這些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遺產。
對傳統文化最嚴重的破壞是文化大革命。與此同時,蔣介石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總會,復興中華傳統文化雖然被政治利用,但是復興傳統文化卻是很多人的心願。
改革開放後的前二十年,大陸與西方接軌,文化上全盤接受西方思想,老百姓自願要拋棄自己的文化,例如苗族的女孩子不再穿傳統服飾,而要穿牛仔褲和T恤。甚至,這種破壞比文革對傳統文化的破壞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