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不抱任何希望的他竟然收到了複試通知。“我當時就覺特別有面子。”張銘清笑著和記者說。當然,複試的突然襲擊考法,也讓他好一陣折騰。他說,到北京複試的考場設在北師大。報到的第二天,突然通知上午不考試,安排去瞻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活動只幾分鐘。結束後馬上被拉回教室,說是要開會。等大家坐定,進來的老師宣布“請大家注意,現在開始考試。”老師說完轉身在黑板上寫題目“毛主席紀念堂參觀記”,要求寫四千字以上。張銘清說,“當下如果沒有準備,別說四千字,估計三百字都寫不出來。”據他回憶,當時有不少參考者,寫到一半就走了,因為實在寫不出來,而且又是這麼嚴肅的考題,不能亂寫。
張銘清當時則洋洋灑灑地寫了四千多字。他說,這道作文題考的是平時的積累。沒有積累,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在他平時的積累在這個節骨眼上派上了用場。作文考完,使他充滿信心。接下來的面試,是隨機抽題,當場回答。題目五花八門,沒有準備時間。考的是知識面,也是平時的積累。複試後一個多月,他就收到了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錄取通知書,開始了為期3年的碩士研究生學習。三年後畢業,進入了《人民日報》工作,開始了13年的記者生涯。
訪問的最後,記者問張銘清:“官員、學者、記者這三重身份,您最喜歡哪一個?”張銘清不假思索地回答,“記者”。也許,這就是新聞人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因為心中住著理想,所以讓一個人可以如此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