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古城(中評社 林艷攝) |
“文學家作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能忘記對社會、國家、民族的責任,這是時代的使命,無法逃避。”綠蒂說,文化是一種精神層次的東西,文學家和藝術家可以帶領社會到達高層次的精神文明。“文學的功能是對第三者的影響,引起他人的共鳴。”文人可以很有個性,可以我行我素,可以有自己寫作的傾向,但還是要對社會有責任,要去引領社會。
在從事兩岸文化交流這二三十年期間,綠蒂長期奔走於兩岸廣褒大地,多次組團到大陸訪問。在台北為化解兩岸詩人的誤會做了不少工作,堪稱是台灣文壇最早和大陸交流的作家之一。他說,至今來大陸已有80多次,幾乎走遍了每個省份。他的詩中大多是謳歌祖國大好河山,反映大陸輝煌成就的篇章。
在綠蒂看來,兩岸同文同種,在文化方面其實已經統一。他說,我們不能否認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文化很多都是珍寶,雖然有些理論比較封建,但有很多方面到現在仍然行得通。兩岸不論在文學、美術還是音樂領域,都保持有中華民族特色。只是大家在表現的手法上略有不同和分歧,比如美術分不同的流派。
綠蒂說,中國的強大是必然的。過去不發展是因為戰亂不停、鬥爭不停,但那些都已經成為歷史。兩岸討論政治問題時,應該向前看,只有這樣才能讓中華民族更強盛。中國人的智慧、勤勞和美德是外國人趕不及的,如果分裂了,民族和國家就會弱小。他說,文化不是立竿見影,也是需要經濟的支持。台灣經濟近十年來並不太好,就是因為沒有好的政治氛圍。經濟、文化、政治三足鼎立,沒有好的政治氛圍,就不會有好的經濟發展。沒有好的經濟發展,文化的進步自然也不會快。台灣民進黨高喊“台灣獨立”的那些人,事實上他們的下一代都在大陸做生意賺錢,他們根本不瞭解政治上獨立對台灣游任何好處。進不了聯合國,沒有人承認你,到底怎麼生存?
兩岸應助推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在兩岸文化交流上,綠蒂既是一位參與者,也是一位見證者。從早期,台灣陸委會不知道如何開展這方面的交流,由他來協助邀請大陸作家到台灣。到後來,大家交流的管道越來越多。綠蒂回憶說,兩岸詩人第一次在國際詩歌會上碰頭是在1986年的曼谷世界詩人大會上。當時大陸和台灣都分別派了詩人代表參加,其中很多台灣代表是從大陸到台灣去的,所以大家一接觸就很有共同語言地聊了起來,還自發地在曼谷自發地開了一個兩岸詩歌交流會。大家就是純粹談詩歌,不談政治。此後大家也一直都有聯繫,兩岸詩歌交流就這樣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