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中評論壇:台灣及香港青年的擔憂
http://www.CRNTT.com   2015-07-06 00:08:16


台灣大學國發所黃崇山會上發言。(中評社 張爽攝)
 
  香港中文大學碩士楊犇堯以在基輔和耶路撒冷遇到台灣同學的經歷為例,認為特別是在海外,“同文同種”以及“相同的習俗文化”能夠產生巨大的磁場,把兩岸三地的人聯繫起來。“政治上”的分歧並不會打斷大家認識的過程,而認同則是另外一個過程。但無論是對台灣還是大陸來說,很多政治事件和運動的根源都在於“了解不夠,以及接觸得少。”龍應台在評價2013年的“張懸國旗事件”時曾經提過:“不管台灣、大陸還是香港,大家是否都可以謙卑一些,問問自己對對方到底了解多少,我們是否可以尋找到一種文明的力量,來引導今後兩岸三地的交流。” 

  他認為,包括台灣部分民眾對服貿的恐懼,以及另一方面,大陸對於台灣部分“民粹”的過度警惕,很大程度是因為缺少這種引導的力量,導致交流的不夠、不實際,也不真切,因此,兩岸三地在批判對方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其次是否可以做到理解和體諒。對於兩岸三地的年輕人來說,尋找這種引導溝通的力量,將是大家今後的責任。

  香港浸會大學碩士臧涵認為,台灣青年應該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到兩岸關係的發展之中,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會和利益,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

  臧涵說,“堅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給兩岸年輕一代創造更好的條件生活在一起,作為大陸方面,應該更多地瞭解台灣年輕人的需求,從而更加全面、辯證地看待台灣青年在台灣政治過程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展中的角色與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