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鮮出爐的燒餅(中評社 林艷攝) |
中評社廈門10月21日電(記者 林艷)一提起閩式燒餅,金門人都讚不絕口。它藏在金門沙美老街一個很不起眼的地方,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只為一品擁有著40年歷史的老兵燒餅,因為這個口感的燒餅只有在金門才能吃得到。
閩式燒餅的老闆告訴記者,國共內戰期間,有一些從大陸撤退回來的北方老兵,利用金門當地的豬肉和香蔥來替代北方常見的牛羊肉及大蒜製作燒餅。因為當時的金門和台灣、大陸都不通往。久而久之,反而成為這裡的特色食品。閩式燒餅是金門最早做燒餅的老字號,已經有四十幾年歷史。當時主要的客源是軍人,金門平均有二三十個連,一個人一連在吃他們家的燒餅,相當於每天有三千多人在吃。後來兩岸和平後,軍人撤退,燒餅店就開始以觀光客為主。很多人吃後都覺得很特別,還會特別帶一些作為伴手禮。
“用心做最重要”,老闆並沒有開分店的打算,他說,這類小吃如果開分店的話就無法控制其質量。管控數量很重要,寧可少賺點。因為生意很火爆,所以在店里,他們貼了一個限購兩盒的標牌。
由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協調,金門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邀請,中評社訪問團於10月17日至20日訪問金門縣,拜會金門縣長陳福海,舉辨論壇,並尋訪當地民俗風土人情及當地知名企業,金門高粱酒公司、金門官窯廠等。此次走親由“行政院”顧問、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 、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執行長陳雅婷陪同,走親團總指揮為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柯芷吟、總調度為台灣藝術公司管理部總監丁肇茨。中評社訪問團成員包括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暨中評智庫基金會董事長郭偉峰、中評社常務副社長周建閩、副總編輯羅祥喜、中評社高級編輯毛木娣、中評社編輯顧問王和平、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中評社國際新聞部主任郭至君、中評社記者秦正陽、台灣中評社高雄特派員高易伸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