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在過去十餘年的全球經貿敘事中,中國成長為全球貨物第一貿易大國。世界主要經濟體,包括美歐日韓和東盟等,都和中國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
基於意識形態差異和中國核心利益關切,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也經常發生政治摩擦。然而,中國和主要貿易夥伴關係的“政冷”並未導致經貿關係的冷卻,反而出現了“經熱”的情況,如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後的中英關係。
正因為有“經熱”的催化,相關國家對華關係才可能通過外交努力實現政治和經貿關係的同步。
中國和東盟的經貿關係,呈現出“政冷”和“經冷”同步的困擾。
9月19日,“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拉開帷幕。博覽會上,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領導人和企業家,似乎對雙邊經貿關係的前景依然樂觀。但據來自第三方的日經中文網的數據,今年1~ 8月的中國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了5.9%。在此之前,除雷曼危機之後的2009年,到2013年為止中國和東盟的貿易額已有10年以上保持2位數增長。
對中國而言,東盟是歐盟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對東盟而言,中國則是高於美國和歐洲的第一大貿易對象。中國和東盟有宏大的貿易計劃,既通過自貿區和更為緊密的經貿聯繫,使雙邊貿易額到2015年達到5000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