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顧問黃朝翰。(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新加坡5月28日電(記者 楊犇堯)中評社記者近日就“一帶一路”議題採訪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前所長、著名經濟學家黃朝翰。黃朝翰教授在新加坡從事中國研究近半個世紀,1991年與王賡武教授一起創辦東亞研究所。長期在東南亞從事中國研究的他告訴中評社記者,我們要發展“一帶一路”,首先要把重心放在“一帶”,因為就當下來看,海路受東南亞國家和美國的鉗制,阻礙重重,是一條“路長夢多”的漫長征程。
背景:為了促進國內經濟發展,避免軍事霸權,讓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經濟繁榮成為今後師姐秩序的另一條主軸,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外交不宜打地緣政治牌
黃朝翰對中評社表示,“一帶一路”前者是陸路,後者指海陸,從當前來看,中國開展“一帶”比“一路”更重要。
他認為,“一帶一路”不宜同美國的馬歇爾計劃聯繫在一起,但可以進行比較,比較是從兩面來看,政治上,通過幫助歐洲國家進行戰後重建,能夠有效地抵禦蘇聯,而經濟上因為美國產能過剩,支援歐洲國家同時也對本國有利。
經濟交流總是雙贏(Win-win game),政治活動則會不小心就變成“零和遊戲(Zero-sum game)”,中國支援南亞國家修建港口以及支援中亞國家修築鐵路有益於中國本國的產業,因為重工業生產過剩(overproduction),導致了目前GDP增長不如從前,經濟上無論是“一帶一路”還是馬歇爾計劃都是互惠互利,但是政治上不同,中國目在外交上打地緣政治的牌不容易打,首先要面對南海爭端,越南和菲律賓對中國不友好;其次,美國和日本對中國外交設置障礙;第三,中國外交的軟實力有待開發,總而言之,“一帶一路”不應與馬歇爾計劃聯繫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