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習主席訪印時,曾提出期待同印方一道,建立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 |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評論員 劉宗義)在經過中國國家領導人數次當面邀請之後,在遍訪幾乎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之後,印度總理莫迪終於要來訪問中國了。莫迪總理來華訪問的時間並不算晚,正如他向習主席承諾的那樣,趕在了他上台滿一周年之前。無論早晚,中國民眾對莫迪總理的訪問都熱切期盼,並將熱烈歡迎。
在過去差不多一年的時間裡,莫迪總理領導下的印度儼然成為國際舞台上的明星,莫迪在大選中獲勝給印度經濟帶來了信心,同時也給美日等一些希望利用印度牽制中國的西方國家帶來了希望。西方媒體熱捧印度,印度媒體更是信心百倍,認為在中國經濟走向下坡的時候,印度經濟將要騰飛,而印度政府為了凸顯印度人民黨的政績也調整了經濟統計方式。但實事求是地說,過去一年印度經濟其實並無特別過人之處,油價下跌給印度經濟帶來的好處可能要遠遠大於政策因素,莫迪推動的經濟改革並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要想在經濟增長方面超過中國,除非其年增長率能超過30%。
莫迪總理在過去一年的裡最出色的工作不是經濟改革,而是外交。莫迪總理在加強對南亞鄰國及印度洋國家的關係,以鞏固其地區霸主地位的同時,淋漓盡致地演繹印度作為國際秩序平衡者(swing state)的角色,在美日中俄等大國之間縱橫捭闔。很多時候也有意無意突出其潛在的“中國制衡者”作用,比如在斯裡蘭卡選舉問題上,在南海和東海島嶼爭端問題上。印度的這些行為無疑贏得了美日等國的歡心,從而能夠獲得軍事、技術援助和投資貸款等方面的好處。
而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區域經濟合作計劃,印度的態度則非常曖昧。印度現在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中唯一未作明確回應的。雖然印度參加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但印度學者也忙不迭地向西方說明:印度參與亞投行,一是為了利用中國,從中國獲得資金發展本國基礎設施,二是為了防止亞投行被中國完全控制,從而妨害其透明度和背離國際標準。印度希望看到亞洲實現經濟一體化,但不願看到中國在亞洲發揮單一領導作用(single leadership),而是希望印度能夠分享領導權。
其實,莫迪總理有些過慮了,或者是莫迪總理身邊的戰略界人士過慮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和倡建亞投行本來就不是為了控制,而是為了促進地區經濟合作,推動亞洲共同發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說,是為了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包括印度在內的每一個亞洲國家都可以分享領導權。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講過,只有中國和印度發展起來,亞洲世紀才能實現。但要分享領導權,印度應該展現大國風範,而不是鼠肚雞腸,斤斤計較。印度在國際多邊機制中一向有“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壞名聲,在“一帶一路”、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的建設中,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不希望看到印度成為破壞者。
去年習主席訪印時,曾提出期待同印方一道,建立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希望中印兩國發展成為真正的發展夥伴,而非競爭對手。“一帶一路”計劃雖然是中國單方面提出,但在計劃執行中,中國希望能與沿線國家的發展計劃對接,共商、共建、共用,這表明中國真正將沿線國家作為平等合作夥伴。中國在與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計劃對接,也在與俄羅斯的歐亞經濟同盟計劃對接。在去年習主席訪印之前,印度提出了“季風”計劃,後來又提出“棉花路線”。無論這些計劃是否有實際內容,中國都應該歡迎印度將其作為談判、對接的籌碼,而不是作為軍事戰略競爭和對抗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