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建德:兩岸軍事互信應以“避免衝突”為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8-17 00:20:48


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中評社 王永雪攝)
  中評社上海8月17日電(記者 王永雪)上海台灣研究所、上海市台灣研究會、《台海研究》雜誌、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及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8月15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聯合舉辦“甲午戰爭反思暨兩岸海洋合作”學術研討會。台灣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在會上表示,作為兩岸軍事互信第一階段,務實而言是建立避免導致雙方衝突的機制。唯有避免衝突,才能讓兩岸正常交往,並培養互信所需感情。

  吳建德表示,今年以來東亞地區爆發許多主權糾紛事件,包括大陸驅趕前往仁愛礁補給的菲律賓船只、菲律賓在半月礁附近海域逮捕大陸漁民,以及大陸船只以水炮攻擊越南船只等。更有甚者,2014年5月,在中、越因大陸在西沙群島探勘石油而爆發越南排華事件,兩岸華人都受到嚴重的衝擊、損失與傷亡。對此,儘管兩岸政府立即進行危機處理,不僅有效降低在越南華人的生命、財產損失,也促使河內政府強制性約束越南人民民族主義情緒,以防進一步失控導致更大國與國之間的危機。另一方面,就如同過去東海、台海等地區一般,一旦爆發重大危及安全的事故,建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議題與呼聲便此起彼落。東海釣魚台之爭與東海防空識別區如此,南海與菲律賓、越南等主權衝突也不例外。然而,在這方面兩岸軍事專家與安全研究學者都認為有其必要性與可行性,但如何建構成為兩岸最大的分歧。

  吳建德指出,客觀而言,要了解兩岸在南海地區難以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就必須客觀認知到,由於中國的衰弱與分裂、強權(尤其是美國與日本)的介入、經濟的又因與民族主義情緒的作祟等因素,致使大陸所主張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至今難有效果;同時,也是兩岸至今無法進行軍事互信機制的原因。

  吳建德表示,對於仍處於內戰狀態的兩岸關係而言,儘管目前不斷緩和與升溫,但仍存不確定因素,無法完全排除軍事衝突甚或戰爭爆發的可能性。不少學者認為兩岸應趁早建立“風險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是兩岸彼此互動的核心指導原則。大陸方面有關對台軍事互信措施,也以兩岸“衝突管理”為要緊。顯示出兩岸在推動軍事互信機制初期階段,以著重於衝突管理為共識。
 
  吳建德表示,一旦兩岸擁有高度政治互信時,軍事互信就成為多此一舉了。毫無疑問,兩岸軍事互信的近程目標,應以“避免衝突”為主。所謂避免衝突,根據聯合國前秘書長蓋里的看法,就是“預防發生爭端、預防爭端升高為衝突、預防已發生的衝突繼續擴大”。在這方面,吳建德認為兩岸不僅應本“先易後難”原則,而且還可依照“先有後好”的方式進行;換句話說,就是從最簡單,且雙方都已經在做的項目進行延伸,以免因好高騖遠而揠苗助長,反而不利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與深化。吳建德主張兩岸在南海建構軍事互信機制,可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進行以“避免衝突”為主軸的軍事互信措施,不必等到一定要確立兩岸統一前政治關係之後才展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