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香港交易所正式公告,承認由於“尚未取得啟動滬港通的相關批准”,所以無法確認滬港通實施的日期,隨後,市場即以迅速大跌表達了濃重的失望情緒。
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明確擱淺原因,但一般認為受到“佔中”影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不久前公開表示,港交所與上交所對滬港通都已經準備就緒,也就是說由於純粹的技術層面原因,導致開通無限期推遲的概率並不大。
從長遠來看,滬港通的開通仍然是遲早的事。畢竟,中國經濟成熟速度超出了所有人曾經的預想,轉變為淨資本輸出國的時點幾乎就在眼前。為了進一步增強在全球經濟秩序中的發言權,爭取制訂和修改關鍵規則的議價能力,在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逐步建立直接的通道,已經是大勢所趨。既然中國在資本賬戶的管理上必然會對內對外同時進一步開放,那徹底取消滬港通就既沒有可能,更沒有必要。
但是這不代表滬港通實施的推遲對香港的影響甚微。相反,從任何角度來看,這次的變數對香港都是相當不輕的一擊。從短期可見的即時利益上來看,滬港通初期每天可以有23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度,其中港股通就有105億元額度,按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收費標準。股票交易需要支付傭金(0.25%)、交易所費用(0.012%)、政府費用(0.1%)、轉手過戶費等費用(每張2.5港元)。每天最多大約能為香港產生近5000萬港元的收入。以此樂觀估計,全年香港增加的收入可以超過100億港元以上。即使對香港整體經濟而言,這也不是個小數字。
為此,根據亞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首席中國顧問Ronald Wan估計,香港的券商平均每家至少已經花費了200萬港幣升級系統和增聘雇員,本來可說是就等著坐收滾滾利潤。但現在滬港通遲遲不能開通,這些潛在收益自然也就只能是泡影,所以當滬港通推遲的消息獲得確認後,港股中的證券類公司股價跌幅普遍很大。
另外,滬港通僅初期的資金總額度就分別高達3000億元(滬股通)和2500億元(港股通)人民幣,這條資金渠道一旦正式開通,不但將第一次打開國內普通資金直接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通道,也將極大的拓寬海外資金合法進出內地的渠道。這一進一出打通了無數國際券商、投行和基金們多年夢寐以求的全面踏入中國資本市場的合法通道,獨占這條通道,哪怕是暫時獨占,也必定能讓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和全球主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突如其來的推遲,不可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挫傷這些全球金融精英對香港的信心。
不過,這些短期利益上的損失還不是要緊的。對於香港來說,真正愛港人士的憂慮應該在於,這會不會是一個先兆:繼香港整體經濟好壞對於整個中國及東亞地區的影響力式微後,香港的地區金融中心的意義是否也開始下降了?
眾所周知,香港自上世紀90年代,將大多數製造業企業轉移之後,就是一個幾乎完全依賴服務和貿易產業的城市。但近年來面對發展越來越成熟的內地,包括傳統的轉口貿易在內,香港原有的多項比較競爭優勢都在逐漸削弱。唯有在金融及相關服務產業上,香港的綜合優勢依然相當大,而且金融產業又是極少數對高地價有很強抵抗力,對社會財富和高端就業崗位帶動作用極其明顯的經濟行業。從任何角度看,確保亞洲乃至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不受動搖,毫無疑問是保證香港經濟以至香港本身在未來仍然能保持發達經濟體地位的最重要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