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俊莉表示,兩岸半導體產業應互補優勢。(中評社 李仕奇攝) |
中評社漳州6月3日電(記者 李仕奇)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熊俊莉在福建第一屆“台商發展論壇”中發表觀點指,台商投資大陸受兩岸經濟總體環境變化的影響,並逐漸投射到產業面,兩岸產業合作面臨的挑戰增大。在兩岸經濟和產業體系中,半導體產業都居關鍵地位,但顯然未發揮全部潛力,其中島內對“產業空洞”、“技術流失”、“人才出走”的恐懼心態及其影響下出台的政策限制是重要影響因素。
對於深化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熊俊莉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路與建議:
一、發揮比較優勢,做大做強兩岸半導體產業
熊俊莉認為,台灣的優勢是半導體產業起步較早,在技術基礎、人力資源及管理經驗上的積累十分可觀,這從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地位即可看出。目前,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封測業產值均居全球首位,設計業排名第二。另一方面,由於長期作為歐美國際品牌(如蘋果)的供應鏈,台灣廠商非常了解國際大廠及產品,這對推動產業全球化具有較大優勢。若兩岸積極促成優勢互補,將有望形成以兩岸整體的新的產業優勢及競爭力,實現1+1>2的效果。
二、上下游整合,降低半導體產業進口對外依賴
熊俊莉又指,大陸地區半導體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但自有產量卻很有限,大量電子零組件產品依賴進口。為此,大陸地區提出加大力度發展半導體產業,提升產品國產化比例的目標,這為兩岸半導體產業合作提供了較大空間。兩岸可考慮採取進口替代策略,台商廠商進口視作“自制”,兩岸企業間採購關係視作“集團”內上下游垂直整合,則既可“外部交易內部化”,提升自制率,降低對外依賴,又給台資企業提供巨大商機,使其提升市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