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廖舜右語中評:中美南海對峙是意志的較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5-31 00:15:30


台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位在法政學院大樓內。(中評社 林谷隆攝)
 
  廖舜右強調,中美兩國在南海議題的對峙,與領導人特質、政黨屬性、意識形態,以及內部民意都不相關,某種程度來看這是歷史的循環,不是突發事件,只是目前的時間點剛好發生在南海。

  “意志與能力的對抗”

  廖舜右表示,南海爭議也是中美兩國對於“現狀”定義的意志較勁。美國希望維持現狀,因為現階段國際政治、經濟的相關規範,都是美國在“一國獨強”的霸權時代制定。當國力衰退時,美國當然希望這套有利的遊戲規則能永久適用。然而,美國想用60年前制訂的規則,來規範60年後崛起的強權中國,某種角度而言,似乎不切實際。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當然想要改變對美國有利的現狀。廖舜右認為,這時候中美兩國就要看雙方的決心有多強,所搭配的軍經能力有多大,彼此相乘就會得出一個能量。觀察目前情勢,有別於釣魚台與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在南海區域所投射的能量,可能遠高於一般的估計。

  “地緣摩擦的循環模式”

  廖舜右提到,2012年中美兩國衝突熱點是東海區域,發生釣魚台與東海防空識別區等事件。而在東海爭議稍微降溫之後,南海區域又開始出現類似對峙。可預見的未來幾年,中美爭議的區域焦點很可能會轉移到大選後的台灣海峽。

  廖舜右表示,美國想要維持現狀,中國大陸卻想改變現狀,幾次衝突過後漸漸轉變成中國先採取動作(act)挑戰現有秩序,美國再做後續回應(react)。這種模式不僅顯示中國挑戰現狀的決心,也呈現中國越來越具有挑戰現狀的能力。

  廖舜右認為,美國國防部允許CNN採訪P8A偵察機不是“心血來潮”的臨時公關舉動,而是謀定後動的理性行為,其實是一種國家意志的明確展現。另一方面,中國海軍對美軍的警告措詞並非使用“領空”,也非“防空識別區”,而是選擇使用概念較模糊的“軍事警戒區”,這顯示中國軍方在面對美軍時,尚未建立完整的思想準備與行動準則。如要挑戰現狀,中國大陸應要建立因應軍事衝突的機制、確認擴大人工島礁在國際法上的效益,以提升在處理南海議題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