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以投影片輔助講課。(中評社 倪鴻祥攝) |
中評社台北9月27日電(記者 倪鴻祥)東吳大學本學度度禮聘馬英九擔任榮譽無給職的“嚴家淦法學講座教授”。馬英九26日下午以“台灣的國際法定位”為題發表演講,並以22個問題和現場學生互動,3小時的課程要交待台灣的來龍去脈,也從互動啟發思考,還要中間穿插點小幽默以免學生上課睡著,時間並不充裕。課程中他以許多實例印證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更隱約帶出台灣的“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
針對綠營入士最近大舉推動的“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馬英九也強調,推動入聯是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家,陳水扁任內也曾推動入聯,被美國人視為挑釁。陳水扁執政時已推翻“台灣地位未定論”。
3小時程課最精彩的部分是馬英九與學生70多分鐘的即時問答,因為時間有限,他做好大字報的22個問題,大部分是自問自答,還有跳題情形。舉手回答的學生,以大陸、香港學生居多,約5、6人;台灣學生回答並不踴躍,還有人重覆作答。課後校方統計,共有330人進場上課,其中有30位是陸生。
談“台灣的國際法定位”,“馬教授”的課宛如簡易版台灣史,讓少數學生眼皮沉重,馬英九休息時不忘提醒學生們出去活動一下,引起一陣笑聲。他澄清舉世著名南京受降的照片,遞交降書給當時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日本將領並非岡村寧次,而是岡村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岡村只是在降書上簽字而已,令台下學生大感驚訝。
他指出,1950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韓戰爆發時為防台海發生戰端,一度講出“台灣地位未定”,導致日後從“台灣地位未定論”發展出來的歷史開端。他也提到台灣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名稱以及簡稱“中華台北”的由來;1971年被排除聯合國的始末;美國與中共建交簽署的上海公報、美國的台灣關係法,英美日各國如何看待台灣。
他也詳述“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以及去年11月7日“馬習會”前磋商互不稱官銜與互相提醒對方通知美國的的小幕後;馬英九所講的表面上是歷史,實際上隱含的就是兩岸關係。
馬英九準備的22個問答題,全部與台灣定位有關,且題題相牽連,第一題就問鄭成功打敗荷蘭人的1662年可否視為台灣實質上納入中國明朝的版圖?
陸生認為是明朝版圖,台生有人認同,也有人否認;馬英九沒給答案,但指出明朝皇帝賜姓朱、鄭使用的年號沿用明朝永曆年,沒成立新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