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任孫哲 |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記者 郭至君)今年一月末,隨著美國第45任總統特朗普正式上任,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走向引發全球高度關注。近日,中國外交部也確認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首次見面已在緊鑼密鼓籌備之中。對於下個月很有可能舉行的“習特會”,各國輿論已經開始高度關注。那麼,作為中美之間重要溝通橋樑的專家學者們對“習特會”有何期待?“習特會”又預計能夠達成什麼樣的目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日前,中評社記者專訪了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項目聯席主任孫哲,請他就中美元首會晤等熱議話題進行了解答。
對於“習特會”所選擇的時機,孫哲認為,中美元首見面的時機不能用“好與壞”或“什麼時候恰當什麼時候不恰當”來判斷,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見面應該不分先後,也不分情緒或氛圍的好壞,如果有條件有機會的話,能多見就多見,但是見面最好有策劃、有目標、有成果。
對於中美兩國元首見面之後應如何溝通交流收效會最好的問題,孫哲表示,“共用單車、微信支付等等東西忽如一夜春風來,讓人感到了北京的變化。許多科技加實體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大城市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方式。 面對奮鬥著但是被生活困惑著的新一代青年人,如果再用老一輩的話語去陳述治國理念和外交政策,收效不一定會好。”
孫哲說,“最理想的演講就是中國國內民眾能接受,同時美國人也要喜歡的演講,所以如果我們的領導人到美國去和特朗普會面,無論是正式還是非正式的,首先要確定工作重點是什麼,演講的話是誰在聽?要讓美國人能聽懂,或者就要用講給美國人的語言反過來啟示中國人中美關係應該怎樣做。”
孫哲說,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的講話就特色鮮明,觀點明確,他是站在一個全球的角度,闡述了中國堅持貿易自由化的決心和立場。在和美國領導人講話的時候,“除了要明確表達中國的價值觀、中國政策主張之外,恐怕還要從更大的視野和思路來借此機會梳理一下中美關係的規劃和思路,確定兩國關係“再出發”的路徑和近中期目標,這樣的中國聲音可能才更好聽,這樣的中國領袖才更可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