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會現場座無虛席,在20日全天共舉行三場。(中評社 徐夢溪攝) |
道義與政治領導的作用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研究員、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講座學者張鋒表示,在道義現實主義理論中,道義的作用實際上遠大於實力的作用。實力只作為背景,決定國家利益,真正起作用的是基於道義的政治領導力。
張鋒就該理論提出三個問題。第一,道義與實力在理論中的地位問題。張鋒認為,道義與實力都是自變量,因變量是國家的實力選擇和國際實力的變遷。政治領導力是下一層次的自變量,體現於道義之中。此外,理論將國家分為四類,其中,崛起國和地區大國是否會重叠,若重叠,如何界定國家戰略利益。還有,戰略目標是否完全由實力決定,崛起後的中國到底遵守什麼樣的國際秩序。
第二,什麼是道義。張鋒的理解是,道義就是要求按照某個合理的準則做事,而且這個準則不是從實際利益的得失角度設立的。“有道義”並非做事能獲得具體的利益,而是遵從特定的歷史時代的規範。張鋒進一步提問,中國外交中的道義主要內容是什麼,如何將內容落到實處?
第三,戰略互動的問題。如果中國提出為周邊小國提出安全保障,周邊小國會否同意。還有,在道義現實主義框架下,崛起國要以身作則,執行本國提出的國際規範,這是建立戰略信譽的重要基礎,然而,採取雙重標準的行為是缺乏戰略信譽的。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副研究員徐進認為,閻學通所著《世界權力的轉移》一書中對道義現實主義的闡述存在四個問題。首先,缺乏對道義的理論構建,和道義的來源問題。其次,缺乏對國家領導精英層的道義原則,怎樣轉化為一種穩定的國家道義原則的研究。再次,缺乏根據道義來判斷領導類型的標準。最後,應該從政策行為判斷領導人的道義類別。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尹繼武建議,關於政治領導類型分析它的價值和局限的問題,可以參考政治心理學的研究。尹繼武將道義分成三類,基於意識形態的道義、基於利益的道義和基於文化的道義。他表示,閻學通目前在實際分析中是以利益界定道義。但道義和利益有時候不同。以盟友關係為例,當一個國家盟友受到攻擊,該國幫助被攻擊的盟友,這是基於利益的。但是基於倫理學的道義,再加上仁義和正義,如果朋友做了不對的事情,受到了攻擊,就不能幫他;但如果基於戰略信譽的話就要提供幫助。因此,這兩點是有衝突的。
尹繼武指出,盟友和朋友是有差別的。朋友之間在道德和倫理層面上講道義;盟友指的是戰略上和軍事上的結盟關係,盟友之間更重視信守承諾。於是需要思考,戰略信譽是否是道義。此外,國內層次的道義和國際層次的道義是不一樣的。
同時,尹繼武還談到道義跟政治領導的關係。他認為,二者不是決定論的關係,無論是守成、進取、還是爭鬥類型的國家,都可以堅持道義,也都可以拋棄道義,因此二者沒有直接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