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張鋒提出,道義現實主義中,道義目標與現實利益存在矛盾。從現實主義實力的角度出發,外交必然追求自我單邊利益。但從道義角度出發,利益居於第二位,第一位是規範。如何在道義與實力之間處理衝突,取得平衡是一個問題。
張鋒更進一步提出,中國應該如何定下外交的道義標準。他表示,閻學通提出的“公平、正義和文明”很恰當,但要如何落實到中國的外交難題上還有待研究。
第三,張鋒特別關注了道義與戰略信譽的關係問題。在他看來,道義是因,戰略信譽是果。崛起國應該如何通過講道義獲得戰略信譽?閻學通認為應該有進取型的領導,採取結盟的策略,並且認為,通過結盟承諾為弱國提供安全保障是建立戰略信譽的主要途徑。
就此,張鋒指出三點問題。首先是同盟體系與戰略信譽之間的關係。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同盟體系是二戰結束和冷戰開始的產物,這一體系建立以後,美國為了維持其領導力,才開始注重戰略信譽的問題。中國現在既然沒有聯盟體系,也就無所謂戰略信譽的問題。
其次是政策上的問題。張鋒表示,中國政府從1982年開始就確立了不結盟的政策,現在也沒有放棄不結盟的原則。那麼問題在於,是否不結盟就無法建立戰略信譽,中國現在的外交是否是一種放棄戰略信譽的外交,以及是否有其他途徑可以建立戰略信譽。
最後是戰略互動的問題。張鋒提問,如果中國提出為周邊小國提供安全保障,周邊小國會否接受。中國古代的朝貢體系對於現代中國外交的影響有利有弊,有些國家對其有恐懼感。以朝鮮為例,朝鮮下決心要結束“事大主義”,這種情況下,它會心甘情願成為中國的“小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