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嘉賓,左起:觀塘區議員譚肇卓、沙田區議員黃冰芬、城市智庫召集人兼觀塘區議員洪錦鉉、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葉振東、海國圖智高級研究主任杜礎圻。(中評社 莊恭誠攝) |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記者 莊恭誠)中山大學政治學理論博士、台灣事務專家葉振東認為,早前台灣大選國民黨落敗,源於其採用了一套過時的、自己卻不認為有問題的意識形態路線,甚至連外觀都未能順應時代發展,由此便失去了和群眾的對話基礎,從而更進一步失去對社會發展轉變細節的掌握。
生於香港、曾在台灣生活、又在香港和大陸學習的葉振東,昨日出席由香港城市智庫舉辦的“從台灣選舉看香港選舉”論壇。他以自己在國民黨總部見到的場景為例:在今日的國民黨總部外,仍能看到“中國”二字寫在“國民黨”前。他認為這一外觀正是一種過時的體現,而國民黨多年來也未調整過最基本的意識形態路線,以順應社會的轉變。
“社會上些許的變化所促成的大轉變,確實需要很長時間,但是都會慢慢一點一滴積累起來。”葉振東指,國民黨今次大選正正面臨未能抓住社會發展轉變細節的問題,“當有人向他們說起這一點,他們依然覺得不痛不癢,因為十幾年來都這麼做,他們不覺得有問題,由此便完全失去了跟年輕人的對話基礎。”
葉振東還表示,除不分區“立委”選舉外,台灣的“立委”選舉採取單議席單票制,票少就意味落敗,因此候選人需要直接和選民建立很密切的對話基礎,由此才能發現社會中很細微的變化,而這些變化最終會影響整個大局。
他以時代力量和國民黨的選情為例:時代力量今次選舉不將重心放在不分區“立委”選舉,而是搏大一點,落到地區做工作,最後選擇幾個有機會勝出的選區,由此爭取到在“立法院”成立黨團,而這種成功正是基於時代力量與選民有充分的對話基礎;相反,國民黨由於缺乏和群眾的對話基礎,因此在“立委”選舉中大敗。
香港政黨同病相憐
另一方面,葉振東認為,香港部分政黨同樣存在無法抓緊社會發展轉變細節的情況。
“因為在比例代表制下,選舉不同於單議席單票制的‘單挑’局面,而是一種‘圍毆’的情況,而‘圍毆’不需要候選人成為‘贏’的那一個,只需要確保不是‘輸’的那一個。”
這意味著,即使候選人缺乏與群眾直接建立密切的對話基礎,亦可能在其它因素的帶動下“順勢”勝選。
例如:在同一張候選名單中,有另一位與群眾有對話基礎的候選人,帶來足夠兩人甚至多人當選的票數,但這一票數分攤到名單中每位勝選者身上,未必是同一選區所有候選人中最多的,而只需超越該選區的最低當選票數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