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關於“一國兩制”的兩岸爭議
http://www.CRNTT.com   2019-10-09 13:05:06


“一個中國”的“中國”究竟該如何定義,可以由兩岸共同討論決定,並非是鐵板一塊。
  中評社╱題:關於“一國兩制”的兩岸爭議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

  兩岸學術界都認為,在“一國兩制”的概念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一國”的具體政治內涵。中國大陸基於“實事求是”的精神,重視的是兩岸統一的實質內容,而非表象的名稱問題,“一個中國”的“中國”究竟該如何定義,可以由兩岸共同討論決定,並非是鐵板一塊。

  鄧小平的國家統一的戰略思想考慮、謀劃得更多更遠,1981年8月26日,他對一位海外知名人士說,如和平解決不可能,不排除以武力形式解決台灣問題。即使武力方式解決,台灣的現狀可以不變。按照鄧小平所設想的“一國兩制”,武統後台灣若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所遇到的阻力與障礙會相對較少。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的發展。歷經一段時間的過渡,當社會主義的競爭力超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各種優越性勝過資本主義,島內民眾自然而然會從向往以致躍升到自我重新認定與選擇。

  新年伊始,“習五條”在台灣“大選”年發表,這出乎兩岸絕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吹響中國完全統一號角的“習五條”引起海內外極大震動、具有最大創意之處,在於習總書記第一次公開宣導“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對於這個最為亮眼的公開宣導,兩岸學界自有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解讀與觀念,其最為核心的分歧在於對“一國”與“兩制”的爭議。

  一、“一國”特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嗎?

  眾所周知,“一國兩制”的構想宣導者是鄧小平。早在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說,“九條方針是以葉副主席名義提出的(指葉劍英所闡述的關於台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即‘葉九條’),實際上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鄧小平思想年譜》1998年版第212頁)這是距今37年前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而這一人類歷史上首創的極為重要的概念,是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卻最先運用於香港、澳門的回歸實踐。它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兩岸學術界都認為,在“一國兩制”的概念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一國”的具體政治內涵。如果兩岸要坐下來談統一,而未談之時大陸就先主張“一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麽可以想像台灣會坐下來與你談嗎?真要出現上述狀況,衹有兩種因果關係:第一種是外國勢力或台灣方面踩了“一國兩制”的紅線,即域外敵我勢力干預、破壞兩岸統一,或者“台獨”分裂勢力以種種名義、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大陸被迫根據《反分裂國家法》,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用武力統一台灣。第二種是台灣方面發生嚴重社會動亂,或經濟崩潰等,台灣當局喪失了管控局面的能力。大陸方面必須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平亂定潰,穩定局面。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籍華人學者時,進一步闡述實現台灣與祖國和平統一的構想(即“鄧六條”)時指出:和平統一不是大陸把台灣吃掉,也不是台灣把大陸吃掉。1997年,前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具體談到“一國兩制”中“一國”概念時更明確表示,“一個中國並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民國’,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締造統一的中國”。而從江澤民之後的中共歷任領導人在對台相關談話中,“一個中國”也逐漸成為一個兩岸統一國家的概念,鮮少指明“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常提到的是“兩岸同屬一中”的說法。顯示中國大陸基於“實事求是”的精神,重視的是兩岸統一的實質內容,而非表象的名稱問題,“一個中國”的“中國”究竟該如何定義,可以由兩岸共同討論決定,並非是鐵板一塊。

  “習五條”在“探索‘兩制’台灣方案”中,強調要充分聽取台灣民意,包括充分聽取任何認同一中原則的島內政黨、團體,及各界推舉的代表性人士的意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這當然就包含對“一個中國”內核認定。縱覽全球,所謂的統一模式無非是兩種,主動統一,或被動統一。而這兩種模式、選項,對台灣意義十分不同。選擇主動統一,台灣與大陸談判時手中所掌握的各種籌碼較多,由於籌碼多,具體獲益自然將大於被動統一。而被動統一,在不斷流失原先所掌有的各種籌碼,處於無可奈何的狀態下被迫統一。那這種統一更多體現的是大陸的意志,台灣失去更多獲益機會。但想不到的是,台灣部分人士被自我設定的意識形態所綁架,想當然地刻意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一國兩制”的“一國”劃上等號,畫地自限,斷然拒絕與大陸對話、協商的一切機會與可能,自動放棄了必要的解釋話語權,出現這種政治僵局所導致的被動統一,是兩岸同胞所不願看到的。

  至於目前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傾其全力,拼命歪曲事實,混淆是非,反對、抹黑“一國兩制”,千方百計阻擾兩岸政治對話、政治談判,蔡英文甚至在今年7月出訪時,私自篡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台灣”。這是其頑固的“台獨”本性所驅,最終結果必然是自尋絕路。

  總而言之,“一國兩制”,其中“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一國”大於、高於、重於“兩制”,這是一條根本原則。儘管目前兩岸輿論界對於這一點各說其話,分歧很大,但衹要坐下來好好談,總會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妥協點和路線圖。

  二、武統後兩岸必定實行“一國一制”嗎?

  如果僅僅從字義上闡述,“兩制”的內涵似乎很簡單,大陸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但為什麼要在一個國家內部同時並存兩種不同社會制度?關於這個原則問題,鄧小平闡述得最為清晰。他不止一次強調,“我們為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充分考慮台灣能接受的條件,不充分為對方著想,不考慮對方是不可能的”。“兩制並存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充分考慮和照顧到了各方面的利益”。重溫鄧小平的這些論述,我們一方面深深敬佩偉人高瞻遠矚的先見之明,另一方面應該據此清楚瞭解“兩制”的具體內涵。

  近期筆者利用在外開會的間隙時間,對台灣學者、學生多次作了有關“兩制”的社會調查,具體說就是請被調查對象簡略講一講兩岸“兩制”並存中的“社會主義”究竟是什麼?其結果令筆者大失所望,絕大多數人採取的是沉默不語。這個現象引起筆者極大關注。再經進一步瞭解後才發現,由於島內被綠營掌控的所有主流媒體終日對大陸“社會主義”進行肆無忌憚的攻擊、詆毀,久而久之,謠言成了真理,在眾多台灣同胞心目中“社會主義”大陸竟成了怪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