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出現“逆全球化”的思潮,單邊主義抬頭,這難免會削弱全球海洋合作的動力。我相信,本地區的大部分國家都願意繼續推動海洋治理,贊成治理體系的創新和完善。我想提出以下想法與大家分享:
第一,海洋合作與治理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人與海洋的和諧共存。
習近平主席在關於海洋命運共同體(maritime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的論述中強調,“建設一個和平、合作、和諧的海洋,構建一個和平安寧、合作共贏的海洋秩序,使海洋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地成為全人類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同財富”。
在本地區,大湄公河流域次區域(Great Mekong Subregion,GMS)生物多樣性保護廊道已經實施十五年,一系列重點項目成效顯著。
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也在推動當中。然而,過度捕撈、肆意開採、海洋污染等問題也在影響和破壞著被譽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的南海,其速度和嚴重性令人震驚,亟待各方採取有效行動予以制止。
第二,海洋合作與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務於人類的共同福祉。海洋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也是支撐未來發展的戰略空間,如何進一步探索和開發海洋已成為各國日益重視的重要領域。
在傳統的合作範圍之外,應加快區域內海洋生物醫藥、深海探測等前沿技術創新,讓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海洋技術成果惠及更多人。各國科學家應共同合作,幫助人類更深入地認識海洋、了解海洋,合理利用海洋、有效保護海洋。
第三,海洋合作與治理離不開地區和平與穩定的保障。2012年以來南海局勢不斷升級,海上的軍事緊張氣氛引發廣泛擔憂。一些對南海島礁和海域有聲索要求的國家也缺乏克制,表現出採取更加頻繁單邊行動的衝動。
2020年9月,王毅外長在第十屆東盟峰會外長會議上再次重申了南海問題的三個基本事實:一是、中方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主權權利有著充分歷史和法理依據;二是、中方堅持睦鄰友好的周邊政策,始終致力於在南海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三是、中方始終致力於遵守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中國在南海的利益訴求多年來一以貫之,那就是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地區和平安寧。南海地區各方應凝聚共識,共同營造長治久安的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