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江大學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高成(中評社 臧涵攝) |
中評社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臧涵)淡江大學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高成日前在“中華文化論壇”分論壇上發言表示,中華文化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建構了有利的基礎,成為了兩岸人民之間連結溝通的精神紐帶,有助於兩岸人民之間共同情感及認同的建立。但是兩岸也分隔六十餘年,各自有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在內涵上也已有所分歧,尤其是表現在政治制度及政治文化之上,形成兩岸互動及整合的阻礙,此點仍需要兩岸持續的溝通與磨合。
文化是一個族群或民族所累積產生的生活經驗的總集合體,包括了有形的與無形的產物。前者包括語言、文字、音樂、戲劇、藝術、服飾、食物、政治、經濟、社會的制度與活動等。後者包括宗教、哲學、價值觀、信仰及學術等。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生活的產物,是主觀上設計及實踐產生,也同時規範了該民族的生活方式。
王高成說,文化是民族生活及生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凡有團體小到社團及村落大到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也以此來代表該族群及民族,並鑑別該族群或民族與其他族群及民族的差異。
王高成提到,文化既是民族生活的體現,則相同文化的民族成員必然能彼此有良好的互動基礎,例如大家有共同的語言、文字、服飾、食物、宗教及價值觀,便於彼此的交往及溝通,也因此而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及意識。
反之,王高成認為,不同文化的族群及民族,因為語言、價值觀及生活習慣的差異而不易於溝通及交往,因而會產生分歧、摩擦甚至是衝突。
“文化可謂是民族成員的溝通橋樑及黏著劑。當民族國家出現後,由於政治的變遷及作用,一國之內可能存在不同文化的成員,相同文化的成員也可能分屬不同的國家。” 王高成說,當國家之內成員的文化同質性越高,則國家越容易整合、團結及穩定,當國家之內成員的文化同質性越低,則國家越不容易整合、團結及穩定。
同理,王高成認為,當不同國家的成員間文化同質性越高,則彼此間越容易和平相處及合作,當不同國家間的成員文化同質性越低,則彼此間越不容易和平相處及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