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荷賽大咖走進中評 與青年記者零距離交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17 00:20:26


中評社記者向賈國榮提問。
 
  去年的天津大爆炸我也參與了報道。爆炸第七天,不讓媒體進入現場,我拍了一些人抱著古箏紅酒撤退、軍人戴著面罩幫忙搬電腦的畫面,但還想拍攝現場照片。正在我糾結怎麼辦的時候,冥冥之中,有兩個不相識的小夥子過來拍了我的肩膀,帶著我從一個垃圾推穿過,翻牆而入。這個地方由於牆內是廁所,臭氣熏天,沒人站崗,所以安保不嚴格。進入現場我才發現化學污染給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還有一次我在美國報道奧斯卡,臨時在婚紗店租了一套西服。攝影記者為了拍攝精彩的鏡頭,著裝也必須隨著採訪對象的改變而改變。做到上天你也能上天,入地你也能入地。

  我經常提醒年輕的記者,在災難現場和參與災難報道時,要有人文關懷,無論對待遇難者家屬還是遇難者遺體,都有保持著一顆真心和愛心,尊重採訪對象。用這種態度來完成採訪,往往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此外,賈國榮還在講座中強調,攝影需要有理念和善於發現的眼睛。照片可以表達政治觀點,關注人性和正義,傳遞愛心。優秀的作品需要能表達出正確的倫理道德。相機甚至可以成為無盡的財富,幫助許多人。“好的攝影作品就是關心人,關心感情,關心命運。有時候一個普通的畫面,如果帶上人物感覺就會不一樣。”

  賈國榮表示,攝影的時候要將某個瞬間抓拍下,一件事情有好多決定性的瞬間。“奧運會上就有大量的表現感情的瞬間,出現感情色彩的畫面才是奧運會中最重要的東西。”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攝影器材也在不斷更新換代。賈國榮卻認為,這些器材無論如何變化,攝影精神都沒變。“關心人,關心人的情感。這點精神從來不變,不是器材好就是勝利,概念才最重要。”

  賈國榮承認,記者的行業正慢慢沒落,未來機器人有可能會取代人力,擔起這個職業的重任,但“機器人只能寫一些機器稿件,有些具有感情色彩的稿件還需要人親自去到現場。最優秀的稿件還是由人來完成,由人去發現。”

  賈國榮表示,不管拍攝的技術手段如何變化,內容為王。技術手段因人而有存在的意義,是為人而服務的。攝影記者的精神就是不懼怕任何阻攔,只要有可能,就都要拍。感情的理念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賈國榮是中國新聞社高級記者。曾任攝影部主任、駐美國洛杉磯首席記者。2次獲得攝影特等獎,4次獲得中國新聞獎。2002年以《中國體操奪冠賽》獲45屆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體育類單幅銅獎。2003年以《莫斯科飛傳捷報》獲得全球華人攝影最高的特別獎。屢次參加抗洪救災、中國火箭發射失敗、抵禦SARS、汶川、玉樹和雅安大地震、日本海嘯災區等要聞採訪。2000年在香港出版個人新聞攝影集《難忘的中國》。2013年度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評委。2014年以《杠上爭鋒》獲得57屆荷蘭世界新聞攝影比賽體育動作類金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