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9日電/資深媒體人趙少康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花蓮來了個大地震,全台震動,大家都感同身受,台灣處在地震帶上,隨時會有大地震發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在哪裡?會有多大?會有多長?會有多少傷亡?有外國朋友問我:你們常常發生地震,應該都習慣了吧?他不知道沒有人能習慣地震,地震來時沒有人不緊張,因為太不可知,太不可測。遇到地震時人們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默默祈禱,等它過去。最倒楣的是來台灣因此受傷甚至喪命的觀光客,可能一輩子都沒碰過地震,幸運躲過一劫的還可以戲稱增加一點人生體驗,不幸傷亡的可真是冤枉。
台南白河、南投、高雄、花蓮,每隔幾年就來一次傷亡慘重的大地震,平常的小地震更是不計其數,但縱使是發生小地震也令人心驚肉跳,因為你當時不知道是大是小,每次小地震都可能是大地震,台灣為地震付出的經濟、社會和心理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只是每次大地震發生後,大家總是一陣驚嚇、搶救、捐款、檢討,然後繼續過平常過的日子,繼續希望下次來的都是小地震,直到下次再來個大地震,再把大家嚇個半死,周而復始,大部分在台灣生活的人一生都要經過6、7次這樣的循環。
地震是讓人最不喜歡的天災,颱風還可以預報,豪雨還可以躲避,但是地震既不能預報,也無法躲避,說來就來,來了也無處跑,也無處躲,只有把命運交給上帝。看起來地震來時在同個地方的人都受到同樣的威脅,好像是很公平,但其實卻沒有那樣公平,住在舊房子的人風險比較大,住在新蓋的尤其是鋼骨結構符合新抗震建築法規的房子風險相對比較小,這也是一種貧富懸殊的不公平,法規都是政府訂定的,為什麼住在依照舊法規蓋的房屋里就要承受較大的地震風險?有錢更換新房子的人地震來時就比較安全?
防震列最優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