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美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中斷5年後,在今年6月底重新複談,拜登政府選擇在此時複談TIFA的用意是什麼?會給台灣帶來實質性好處嗎?
王建民:TIFA是美台之間經濟合作協議談判的一個重要議題,持續了10多年,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美國是個自私自利的國家,奉行美國優先,要價是比較高的。長期以來簽署TIFA障礙在於,美國要求台灣開放美豬美牛,但台灣因為政治因素等等遲遲不開放,所以卡在這裡了,一直沒有談。
蔡英文政府在拜登上台以後,為了推動美台經貿合作,特別是能夠簽署TIFA,她去年就開始推動開放美牛美豬,特別是含有克多巴胺的美豬,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蔡英文寧可冒民眾反對的風險,也要爭取美國跟台灣談FTA,是有政治目的的。
美國希望在對華經貿戰中打台灣牌,美國打台灣牌一方面跟台灣談判,同時也跟大陸討價還價,有雙重目的。TIFA能不能簽署不取決於經濟因素,而是取決於政治需要。美國跟台灣的經貿關係已經很密切了,特別是美國對華發起經貿科技戰以後,美台經貿關係再有一個新的發展,台灣對美國的出口顯著增長,經貿關係更加密切,而且市場也開放了很多,未來如果解決了美牛美豬的問題,障礙就並不多。因此,是否簽署TIFA的經濟利益已經不是太重要了,但是政治意義非常重要。
政治意義表現兩層:第一,如果簽了TIFA,意味著美台經貿合作制度化、區域化的重要平台建立了,民進黨政府認為自己長期努力的政治目標實現了。而美國就會把它作為一個政治手段,看大陸如何應對,給中國大陸提出新挑戰。
我不認為TIFA簽訂以後,對台灣經濟有多大幫助,不但對台灣經濟幫助不大,可能還有傷害,因為美國自始至終都是國家利益優先的,一定會讓台灣滿足其要求,台灣不會得到多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