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月25日電/謀求改革第一題竟是改名2016年台灣“總統”“立委”選舉,中國國民黨輸得一塌糊塗。窮則思變,原主席下台,黨內改革呼聲此起彼伏。除了換主席、換路線,是不是索性連名字也換了以轉轉運氣?
“不以為然!”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國民黨前發言人楊偉中就呼籲,改革應包含“將中國國民黨改名國民黨”。國民黨年輕世代近日組成“草協聯盟”,提出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政黨主張及論述。其成員徐巧芯說,很多人支持中國國民黨改名,“叫國民黨不是壞事”。
改名派的理由似乎理直氣壯。勝選者是最好的老師,古人說“師夷長技以制夷”,今天則是力爭“師綠做派以勝綠”。法寶就是“更貼近台灣化”,以爭取中南部本土票源。連“時代力量”的“立委”當選人徐永明都跳出來唱和說,國民黨若要改變,就應該“調整傾中策略”,直至改名。
“更名”風暴剛一露頭,就遇到猛烈的炮火回擊。台灣知名學者王曉波表示,選後有人認為國民黨慘敗在頭頂“中國”兩個字,不夠綠不符主流民意,但這次選舉結果不是藍綠基本盤的變化,而是藍營的票沒催出來。打敗國民黨的非民進黨,而是國民黨不夠“國”、過於“民”。
改名之說在國民黨內更是引發軒然大波。日前宣布參選黨主席的洪秀柱接受採訪時連用“不以為然”和“非常反對”亮明態度。她說,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有無法更改的歷史背景,“中國”這兩個字要怎麼去掉?這些年來的“去中國化”,原因出在教育。國民黨始終無法堅持正面論述和辯駁,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如果這是所謂主流民意,國民黨也跟著主流民意走?
這邊有人想丟,那邊立馬就有人接。以“正藍旗”自居的新黨,借發言人王炳忠之口表示有意“正名”,將新黨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以“留得青山、再造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