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可能反覆的疫情,為了保障經濟增速位於合理區間,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需發力;在防範中長期經濟和金融風險的同時,為加快經濟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加快結構性改革。 |
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2020年上半年,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經濟增長率先實現復甦。展望下半年,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強勁趨勢,消費增速也有望企穩。預計202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穩定在5%左右。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閆坤,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劉陳傑文章表示,在海外疫情日益嚴峻和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的背景下,建議繼續加大力量支持科技發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短期保增長的同時,應該著眼長遠,加強制度建設,全力在財政支出和稅收減免、融資便利、直接融資支持和加快直接融資的股權市場建設發力,加快建設發達的資本市場,增加直接融資比例,為科技創新提供更有效的金融供給。
經濟穩步復甦下半年政策仍需發力
文章介紹,2020年上半年,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復工復產、複商複市有序推進,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經濟增長實現了由負轉正,整體經濟穩步復甦態勢明顯。供給端的復甦,略快於需求端。隨著疫情的控制和經濟活動的恢復,國內需求端的恢復也將逐漸跟上供給端。2020年上半年,中國GDP為45661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下降1.6%。2020年二季度,中國GDP為25011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2%,一季度為下降6.8%,經濟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經濟整體呈現快速回升態勢,加快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關鍵。中國經濟從疫情中逐步企穩回升,主要表現在:國內汽車銷售等逐步反彈;包括5G、雲計算等高技術行業延續強勁格局;出口韌性強勁,始終沒有失速。
展望2020年下半年,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基建投資增速可能繼續回升,消費增速也有望企穩回升。預計202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逐步恢復到潛在產出5%左右,持續向好。主要假設為:第一,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有望持續發力;第二,基建增速再提升2%至3%;第三,社會零售總額增速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第四,出口增長可能有壓力。
面對可能反覆的疫情,為了保障經濟增速位於合理區間,下半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仍需發力;在防範中長期經濟和金融風險的同時,為加快經濟活動恢復到正常水平主力,加快結構性改革。
第一,就業有所改善,仍需大力穩定重點群體就業。
就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並且具有一定滯後性。2020年二季度,隨著疫情影響減弱,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各項就業政策持續見效,就業形勢逐步改善,各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6.0%、5.9%、5.7%,呈逐步回落。前期因疫情影響退出的勞動力陸續返回,絕大多數已重新尋找並找到工作,6月份城鎮勞動參與率較2月份上升10個百分點左右。6月份,城鎮就業總量較2月份增長超過19%,就業人數已超過1月份,且多數行業達到疫情前水平。
雖然就業壓力隨著疫情控制和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已經逐漸好轉,但是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部分群體的就業影響依然較大。當前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部分行業農民工。因此,今年下半年要穩定經濟增長,採取一系列措施,結構性降低大學生等人群的就業壓力。主要包括加強對第三產業就業恢復的幫扶工作,特別是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和農民工的第三產業新增就業,建議給予第三產業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方面更多的階段性豁免優惠;財政資金應直接給予重點行業和企業扶持,助力其困難時期的現金流能夠維持其正常營業;給予摩擦性失業人群適度的生活補貼和就業培訓機會。
第二,金融積極助力抗疫,鼓勵貨幣進入實體經濟。
上半年,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持續優化信貸結構,完善結構化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
上半年貨幣供給合理充裕。具體而言,2020年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6.22萬億元。6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是3.4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8099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是27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鼓勵貨幣更多進入實體經濟。貨幣政策要盡量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匹配。具體而言,即為廣義貨幣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貨幣政策的立場仍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下半年央行可能更加強調適度這兩個字。現階段,應該鼓勵資金更多進入實體經濟,而不是在金融市場產生泡沫。
第三,外貿部門應關注下半年可能的增長風險。
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額14.24萬億元,下降3.2%。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按照我們領先六個月的中國出口增長模型計算,由於外部需求式微和海外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下半年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第四,投資支撐經濟增長,其中基礎設施投資顯著改善,製造業投資結構優化。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1%,降幅比1—5月份、1—4月份、一季度和1—2月份分別收窄3.2%、7.2%、13.0%和21.4%,呈逐月收窄態勢。分地區看,上半年,東部地區投資同比下降0.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3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下降11.9%,降幅收窄3.2個百分點;西部和東北地區投資分別增長1.1%和0.4%,1—5月份則分別下降0.9%和2.5%。有22個省(區、市)實現正增長,比1—5月份增加8個。分產業看,上半年,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3.8%,增速比1—5月份加快3.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投資下降8.3%,降幅收窄3.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0%,降幅收窄2.9個百分點。
基礎設施投資企穩回升,抵禦經濟下行風險。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2.7%,降幅比1—5月份收窄3.6個百分點。部分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實現正增長,其中,鐵路運輸業投資增長2.6%,道路運輸業投資增長0.8%,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9.2%,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0.4%。基建投資項目本身的回報率可能較低,有的項目可能低於融資成本,但是如果考慮其正的外部性,中國基建投資的回報率具有較高的水平。
房地產投資顯出韌性,製造業投資仍需提升。按照我們的房地產銷售領先指標,我們預計2020年下半年房地產銷售和房地產投資增速仍然具有韌性,其增速的穩定對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020年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速進一步加快,同比增長13.5%,增速比1—5月份加快5.6個百分點,為近年來新高;投資到位資金也由下降轉為持平。此外,與投資高度相關的工程機械產品產銷兩旺,上半年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和混凝土機械產量同比高速增長,預示著投資將有望繼續保持回升的勢頭。
第五,物價較為平穩,注意糧食價格和豬肉價格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漲3.8%。分月看,CPI漲幅呈前高後低走勢。受疫情和春節因素影響,1月份和2月份CPI上漲較多,環比分別上漲1.4%和0.8%,同比分別上漲5.4%和5.2%。隨著交通物流逐漸恢復,各地加大保供力度,市場供需狀況好轉,3月份開始,CPI環比連續四個月下降,同比漲幅也由3月份的4.3%回落到6月份的2.5%,重回“2時代”。我們預計,在不發生糧食危機和國內豬肉價格穩定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中國通脹的壓力並不大。當然,目前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可能對糧食生產造成一定的壓力,海外糧食主產區新冠疫情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應密切關注糧食價格和國內豬肉價格波動。
積極財政政策效果顯著期待更大力度
文章分析,2020年上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切實採取措施,確保支持抗疫和減稅降費落地生根。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呈現一季度大幅下降(3月觸底)、二季度持續回升,6月份基本回歸常態化。從支出結構看,地方基建類支出的城鄉社區緩慢,6月項目施工可能受到氣候因素影響,預計下半年將持續發力。社保就業和衛生健康支出逐漸轉為負拉動,反映疫情衝擊趨弱,經濟回歸常態化。
總體看,2020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赤字20235億元,政府性基金赤字13733億元,合計赤字3396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1061億元增長61%。年內剩餘赤字空間為78290億元,接近去年同期實際赤字34280億元的兩倍。預計下半年財政政策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隨著下半年經濟逐步復甦,財政收入增速回升,財政支出將實現更快增長。減稅效應顯著,期待更多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政策,激勵實體經濟。
首先,財政收入增速放緩,應對疫情效果顯現。
今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10.8%。其中,6月份,推進復工復產和助企紓困成效繼續顯現,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增幅由負轉正,為年內首次月度正增長。經濟企穩回升,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增長,帶動增值稅降幅由上月的5.5%收窄至2.7%;進口在4月、5月兩位數下降後,6月份轉為正增長6.2%,帶動進口環節稅收由負轉正,增長7.5%;一般在5月末匯算清繳的上年企業所得稅,按有關規定延至6月初入庫,體現為6月份收入。剔除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不可比因素,稅收收入小幅增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