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空強風及颱風吹拂可能造成風險,台北101大樓內設置了“調諧質塊阻尼器”。 |
中評社╱題:“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發展、基本框架與主要內涵”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台灣研究會理事
【摘要】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與台灣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互動、國際形勢變化緊密相連,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思想、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進行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和鬥爭,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了重要條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確立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科學構想,使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中共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兩岸關係面貌發生深刻變化;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形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使命,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一、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發展
中國統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與台灣島內政局以及兩岸關係互動、國際形勢變化緊密相連,經歷了不同的階段:
(一)由“武力解放台灣”到“和平解放台灣”階段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思想、基本原則和政策主張,進行了解放台灣的準備和鬥爭,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了重要條件。1949年至1955年,毛澤東、周恩來考慮以戰爭方式解放台灣,並經歷了以戰爭方式直接解放台灣和分步驟解放台灣兩個階段的嘗試。後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新變化,開始探索以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後,美海軍第七艦隊進駐台灣,以武力阻止新中國解放台灣。朝鮮戰爭結束後,面對台灣海峽的複雜局勢,毛澤東、周恩來從國際戰略全局出發,把工作重點放到促成同台灣國民黨當局的和平談判上來。
1955年2月3日,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在內部報告中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這是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方針政策的一次根本性轉折。
這個階段的主要創新點包括:
1)“中國人民解放台灣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①。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開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方針。
2)解決台灣問題由實戰為主導轉為以威懾為主導——“武力、和平雙策並用”。
3)毛澤東主導“謀劃國統戰略,反對美國侵台”:在對象上,由集中對蔣變成集中對美;在方式上,由軍事打擊變成外交鬥爭;在時間上,由短期變成長期;在步驟上,由一步到位變成兩步走,先解決中美台灣問題,後解決兩岸統一問題。
4)創造了炮擊金門的兩岸接觸模式。
5)制定邦交規則,打造一中原則。
6)對台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指“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指:台灣統一於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台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蔣的意見,協商決定後進行;雙方互約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
(二)由“和平解放台灣”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階段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第一代領導人對台戰略的基本思路,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在實現中美建交的時代條件下,在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思想的基礎上,確立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②並首先運用於解決香港問題、澳門問題;主動緩和兩岸軍事對峙狀態,推動打破兩岸長期隔絕狀態,開啟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大門,使兩岸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鄧小平提出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構想,成為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和平統一而實行的一項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
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示了新的歷史時期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證明“一國兩制”是合理的、可行的。為了打消外界的疑慮,鄧小平多次從國家發展的全局角度,公開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保持“一國兩制”這一方針長期不變的堅定立場。1984年6月,鄧小平在會見香港工商界人士時指出:“決定‘一國兩制’政策是否實行的決定性因素,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這項政策本身對不對。如果這項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發現不對,就可能變。如果是對的,就會長期實行下去。”
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後,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中共十六大以後,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在這個階段,針對島內“台獨”分裂活動猖獗,大陸在2005年制定實施了《反分裂國家法》,③挫敗了陳水扁“法理台獨”圖謀,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談判取得豐碩成果,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2010年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兩岸關係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全面把握兩岸關係時代變化,豐富和發展國家統一理論和對台方針政策,推動兩岸關係朝著正確方向發展,形成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④提供了新時代做好對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2015年“習馬會”實現了兩岸領導人60多年來首次會談。
中共十九大確立了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的基本方略。中共二十大堅持貫徹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提出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政策主張:攜手推動民族復興;探索“兩制”台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實現同胞心靈契合。
這個階段的對台政策論述、主張,包括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與前提;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積極聽取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就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⑤倡議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等等。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