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銘義教授在第二十五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中發言(中評社 金裕超攝) |
在這樣的背景下來觀察兩岸局勢可以看出,目前兩岸關係是從“冷和”進入到“冷戰”甚至“冷衝突”。因為中國大陸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的立場非常堅持,認為蔡英文的520演講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但對於台灣的主政者來講當然會想,為什麼要去答這份答卷?為什麼在限定的期限下去答這份答卷?所以在《華盛頓郵報》的訪問中蔡英文會對期限這一部份做出回應。李銘義指出,表面上是表態台灣不願意在限定期限做出回應,但其實質就是對九二共識的內涵做一個和緩、間接的不予承認。
李銘義分析,面對這樣的“冷衝突”,台灣必須要承受衝擊的後果,相應的大陸也要思考如何應對兩岸關係的新局勢。事實上大陸的長遠目標是兩岸統一,短期目標是應對民進黨上台以後的台海變局。如果是要做兩岸統一的長期打算,那就應該按照兩岸交流與和平發展的主旋律去做,這樣才會逐漸有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但是在近期看來,因為蔡英文政府沒有對九二共識有正面的回應與承認,因此大陸也在做出一些反應,呈現在幾個面向:一是陸生來台的就讀人數減少,二是陸客到台灣觀光的減少,三是陸資到台灣投資的減少,這三大趨勢從520至今已經非常明顯。如果說希望透過這樣來對台灣的主政者造成干擾或者表達警示,但相對的也應思考,這樣對於未來兩岸和平統一的長遠目標是否會有助益?會不會傷害到兩岸和平交流的趨勢?本來是想爭取台灣民心,結果卻可能因為這樣失去民心。
李銘義認為,大陸應該對兩岸交流進行區隔處理。兩岸政府部門之間的交流形勢可能會很嚴峻,甚至中止過去的溝通聯繫機制,目前也確實是這樣的情況。但對於兩岸民間交流領域包括陸生、陸客、陸資不應該減少,反而應該積極去增加。因為很多研究都表明,兩岸民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大有裨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旋律應該存在。兩岸和平交流要有目的性和手段性,短期警示性效果台灣已經明顯感受到了,對於長遠來講,大陸應該去思考應通過更好的方式去爭取到台灣民心,因為吸引民心才是解決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