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官方版圖 |
中評社香港7月8日電/中國想要複興“絲綢之路”以及由此帶來的光榮。這一次,吊車和施工隊正在取代商隊和駱駝。在今年的頭五個月裡,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中超過一半是與“絲綢之路”沿綫國家簽署的——這在這個國家的現代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英國《經濟學人》周刊7月2日載文《我們的推土機,我們的規則》,文章說,在建築工人身後,政治家們幾乎同樣忙碌。6月,習近平訪問了塞爾維亞和波蘭,簽下多個項目的合同,隨後又前往烏茲別克斯坦。他與俄羅斯和蒙古國領導人表示,將把三國的基礎設施計劃進行對接。幾乎與此同時,來自近60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出席了一個為了給此類項目提供資金而成立的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首次年會。就像一列緩慢駛出站的蒸汽列車,中國最大規模的對外經濟政策正在慢慢提速。
中國官員稱這一政策為“一帶一路”。這一政策之所以重要,有三個主要原因。
首先,這些項目規模巨大。官方數字稱正在向900個項目投資8900億美元,如從孟加拉灣經緬甸到達中國西南部地區的天然氣管道,以及連接北京和德國運輸樞紐杜伊斯堡的鐵路綫。
其次,“一帶一路”的重要性在於它對中國的意義。中國領導層似乎認為“一帶一路”是延伸中國商業觸角和軟實力的一種手段。這也將在中國更為宏觀的對外政策思想中發揮作用。中國領導層認為,中國直到2020年都可以利用基本上良性的安全環境來實現其在不引起衝突的情況下提升全球影響力的目標。
第三,“一帶一路”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將挑戰美國及其關於世界貿易的傳統思維方式。按照這種傳統觀點,世界上存在兩個主要貿易集團——跨大西洋集團和跨太平洋集團,其中歐洲屬於前者,亞洲屬於後者,美國則是每一個集團的中心。兩個擬議中的地區貿易協議——《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和《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代表的就是這種看法。但“一帶一路”卻把亞洲和歐洲當成一個統一場所,中國——而非美國——將是這個場所的中心。
支持“一帶一路”政策的金融構架也已逐漸形成。去年4月,中國央行向國有政策性銀行注入了620億美元,用於“一帶一路”項目。中國還出資400億美元設立了絲路基金,并主導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該行名義上并非“一帶一路”政策的一部分,但在首次年會上批准的貸款項目全都在“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境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