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郭建青:澳門要抓住大灣區與一帶一路良機
http://www.CRNTT.com   2017-12-05 00:43:57


第四屆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在澳門成功舉辦,與會學者合影。(中評社 蘭忠偉攝)
 
  郭建青談到了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

  他說,第一、澳門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口貿易港。明中葉期,是當時的明朝官方主導的對外貿易交流逐漸衰退之際,又正逢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大發現”興旺之時。葡萄牙人是最早到達中國的歐洲人,16世紀下半葉入住澳門後,便利用澳門為中心,致力發展與眾多的亞太地區國家和歐洲及拉丁美洲的商業交往。拋開各種政治因素,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據點,從廣州的一個外港,成為一個重要的商貿集散地。葡萄牙人從澳門積極向四周擴散開辟三條海上商貿航路,一條是澳門——果阿——里斯本;一條是澳門——馬尼拉——墨西哥(這條值得特別提一下,當時馬尼拉、菲律賓由西班牙人管治,不許華商船靠岸,中國貨物通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轉往墨西哥);還有一條是澳門——長崎。澳門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據點。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及對中國的商品經濟發展是有幫助的。而且葡萄牙商人把中國需要的“番貨”運到澳門甚至廣州與內地商賈交易,而把中國的產品通過內地商人進行採購,或出資雇傭工匠加工生產,使中國“百工技藝,趨者若市”,這種兼營製造業的萄商,應算作中國最早的“外資企業”吧。另外葡萄牙人把中國貨物運到馬尼拉,再通過西班牙商人運到北美洲的墨西哥,還有從澳門運到里斯本這兩條航線把澳門從一個蕭條的島嶼,變成了世界聞名的大碼頭。也把中國傳統的海上絲綢之路延伸、拓寬到世界各主要國家,聯結成絲綢之路的海上經濟新網絡,從某種角度上講,澳門的繁榮、海上絲綢之路的新格局是當時的中國統治者,澳門居民與葡萄牙人共同努力在澳門完成的。

  第二、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充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相對於出口貿易、商品交流,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充當另一個重要角色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和平台。葡萄牙耶穌會士到澳門後,引發的中西方雙向的文化科技交流,在中國和歐洲都產生了一定影響。葡萄牙人在澳門居留400多年,對當地的華人社團的民生經濟、信仰習俗、醫療觀念都產生很大的影響。葡萄牙人從中南美洲、非洲及東南亞地區帶來了許多植物進入澳門,然後到中國大陸地區,葡萄牙和西方的文化成為中國近代特別是清末中國知識分子的外向門戶。最早前往西方國家攻讀的三位華人全部來自澳門莫禮遜學校。其中兩位回國後一位成為中國第一位西醫,另一位是香港立法局的首位華人議員,第三位則是創議選派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的容閎。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自少已對澳門向往,因為他的父親早年曾在澳門就業。孫中山12歲時從澳門坐英輪赴檀香山,開始接受西式教育,由此眼界大開。學成後也在澳門行過醫。西方的天花(牛痘)的預防接種也是由澳門傳入鄰近珠江三角洲一帶。鄰近的華人也是在澳門首次接受西方外科手術,特別是眼科手術。

  第三、中西方交往中產生了“澳門模式”。明清之際,當時政府的對外貿易,交往是受到限制的,在澳門最活躍的葡萄牙人並未被批准加入正規的外貿體系,即“朝貢貿易”體系,但當時明朝的相關官員從澳門的實際情況和中國的對外關係出發,認為一是從澳門開展對海上對外貿易,對國家、民生都有利,可以允許,但必須要管制;二是防止西方人與內地不良分子勾結是有必要的,這是從安全角度考慮,所以制定了“朝貢貿易”制度之外的與葡萄牙人進行等價貿易的政策。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務實、互利、開放、管理,極大地體現了當時的官員在面對澳門狀況時的靈活務實,而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得即使在更後一階段的清朝統治者傾向更加保守的對外政策時,澳門作為中國當時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開放窗口和通道。中國和葡萄牙在澳門的400多年歷史、摩擦和衝突都存在、發生過,但更大程度上來說,基本上可以說兩國民族相處融洽,在經濟互惠互利和文化相互尊重的原則下,能夠做到和諧共存。澳門在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地位與作用就是通過他的務實、平和、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的行為模式維持和延續了海上絲綢之路這個中國對外交往和對話的通路,對統一的世界市場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郭建青表示,小小的澳門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程中,既有與中國特色“和平、友善、互利”一致的地方,更有自己獨特的“務實、靈活、開放、包容”,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中葡民族的友好相處,對現實有著重要的啟示和作用。郭建青談了幾點體會:

  一、對澳門問題的順利解決和“一國兩制”的實施有正面促進作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先生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重要方針,為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政權的和平交接及交接後的治理開辟了新思路。隨著中葡兩國就澳門問題的最終解決,進行了一系列的磋商談判,雙方秉持在澳門順利回歸的前提下,照顧彼此的關切和利益。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如公務員本地化、法律本地化、中文官方化、財政盈餘問題、土生葡人問題,及在澳門生活回歸後仍將居住在澳門的土生葡人的生存及地位;葡萄牙文化在澳門的保留等問題上,中方採取了根據“一國兩制”精神,既堅持原則,又“得理讓人”,照顧到雙方彼此利益的關切,使得澳門問題順利地解決,中葡雙方還維持和發展了彼此的友好關係,在澳門設立了一個“中國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利用澳門這個傳統的對外聯繫的窗口,繼續作為中國對外經貿交流的平台。

  二、發揮“一帶一路”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對外作用

  從中國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特色與澳門的對外交往中的特色來看,澳門始終處於中國的對外開放交流前沿,澳門雖然是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早,華洋雜處的地區,但仍以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為主體,兼有和平、開放、交流、包容、共存的特點。又具有東西方文化、經濟、宗教以及人員的交流、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澳門特色。而這恰恰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有契合之處,所以在21世紀的今天,澳門應該充分發揮自己在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以來的對外交流中重要的平台作用,加強與葡語國家的交流、合作,促進與東南亞國家、台灣、香港地區的傳統關係,使澳門這個小而優美、平和而又朝氣蓬勃的地區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