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觀察:“丙申夏香港共識”誕生始末
http://www.CRNTT.com   2016-08-25 00:21:46


 
  “幾年來,房價越來越貴,公屋輪候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青年的工資也沒有增長,還在退步,青年怎麼可以滿意呢?”陳志豪補充,政府推出的政策令青年人“無感”,這才是問題的要害。“舉個例子,他們面對大的高鐵工程,並不是反對這些工程,他們覺得你在沒有照顧自己的需求的前提下就跑去做這些工程”,李浩然分享了他親身訪談香港青年的感受。此外,洪錦鉉接續之前談到的青年參政,也發現了普通青年參與不足的問題:“現在並不是沒有這個(青年參與政府覺決策)架構,而是這些人都是富二代,我們從下打拼上來的平民百姓的空間就小了”,他說。

  隨著討論的不斷深入,與會嘉賓們發現,處於香港社會上層的青年精英群體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視野仍然居於領先地位,但學歷與就業不匹配的問題主要出在中下階層出身的年輕人。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後,再加上香港獨特的產業結構,大量本地年輕人湧入金融和地產行業,一方面加劇了同齡人的競爭,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人才結構與就業需求倒掛的問題。因此,如何推動香港中下層青年向上流動,成為論壇與會者的新焦點。

  不過,李浩然對港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並不樂觀,他認為香港政府再分配的能力比較弱,調控能力有限。而袁彌昌則指出,關於“大政府”和“小政府”的意識形態之爭已持續多年,並沒有爭出什麼結果,“香港要從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過渡到福利性強一點的資本主義,這是沒有選擇的”,他表示。

  看世界後再回頭看自己 香港青年並不差

  李浩然注意到“創業熱”在香港面臨的水土不服的問題。他指出,香港雖號稱有41個孵化器,但一方面科研成果無法在香港本地量化生產,只能在深圳做,另一方面,創業創新的科研沒有完整資金鏈的支持。此外,他認為香港高等教育的傳統優勢是基礎理論,如果以犧牲學術為代價來一邊倒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也存在不小風險。他建議,香港的高校可以與國外大學展開聯合培養,充實年輕人的海外生活學習經歷,這一點目前做的太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