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專訪:前駐德大使盧秋田憶吳建民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8 00:21:28


2016年1月,盧秋田(右二)與吳建民(左二)在釣魚台國賓館參加中國企業家第七屆智庫峰會時的合影
 
  “對生活充滿激情,對知識充滿渴望,對工作敢於擔當,對新鮮事物很敏感”。隨著接觸的深入,盧秋田用上述四點刻畫了他眼中的吳建民。他說,吳建民熱愛學習,緊跟新生事物,密切關注形勢的各種新變化,在工作中敢說敢做,特別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把倒立作為一項鍛煉內容,令他印象深刻。

  在歐洲期間,“人權”是中國外交官躲不開的議題,尤其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常常因“人權問題”面臨西方國家的質疑甚至是責難。回憶起這段往事,盧秋田告訴記者,他和吳建民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很相似。他們都認為,中國政府一直為本國的人權事業而奮鬥,並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與此同時,人權普遍性的實現方式要結合具體的國情、文化與傳統,要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自主發展道路。

  “對人權有不同意見和看法是正常的,但是要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來解決”,盧秋田說,他在德國擔任大使任內,就曾推動中德“人權對話”,後來進一步擴展為“法治國家對話”。他認為,不能把人權問題當做大棒到處揮舞,而吳建民基本上就以這個思想,在日內瓦和歐洲工作期間處理人權問題。

  吳建民“讓世界分享中國成長” 體現合作共贏精神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盧秋田和吳建民幾乎同時擔任中國駐德、法兩國大使,在兩人任內,中德、中法關係發展分別被推上了新高度,與此同時,中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也不斷獲得提升。盧秋田向中評社記者回憶,20年前他曾對歐盟做了四個地位:歐盟是人類歷史的實驗室,歐洲經歷了幾千次戰爭,但冷戰結束後第一次以和平方式把主權國家聯合起來,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實驗;歐盟是大國關係的平衡器;歐盟是歐洲社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歐盟是歐洲文明的搖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