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評深度專訪:何思慎談吳敦義及其它爭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7 00:13:20


 
  中評社記者:我們知道,大陸對台日關係一向高度敏感。您剛才提到“七二年體制”,最近台日互相派駐機構(交流協會和亞東關係協會)的更名一事,是否意味著台日關係離“七二年體制”所劃設的底線越來越近了,乃至將來有被突破的風險?

  何思慎:我覺得改名並沒有改變“七二年體制”。更名並不是蔡“總統”時期提出來的,馬“總統”時期在與日本交涉的時候也提到了這一點,所以這並不是民進黨上台後之後的創舉。“中華民國政府”是一個永續的政府,一屆換一屆,很多東西並不是從蔡英文才開始做的。

  只不過,正如我剛剛講的,在完成這件事情的過程中,蔡“總統”或者說民進黨會不會把交流協會的改名往民進黨想要建構的“獨立”方向去解釋?這個我不知道,因為我不是民進黨。(交流協會)改名是台日關係的一件好事,但從法律上看,這件事有沒有改變“七二年體制”?還是沒有。“七二年體制”下的台日關係並沒有因為協會的更名而有所調整,從法律上來看雙方的關係還是在民間的層次。

  民進黨無法實現“政治台獨” 從文化領域建構“台獨認同”

  中評社記者:談到日本因素,就不得不聯想到最近島內縣市的一系列舉動,如重建日本神社、紀念“台籍日本兵”等等活動,八田與一銅像被“斬首”也引起了很大爭論。您怎麼看這種現象?

  何思慎:這大概與民進黨上台後推動的一連串“文化台獨”在歷史認知上是一致的。很清楚,這種史觀和國民黨在歷史教育中所秉持的史觀當然不一樣。相較於“文化台獨”,“政治台獨”現在暫時沒有辦法做到,這裡面除了台灣內部的問題,還受制於台灣所處於的外部環境因素,包括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制約,對這個問題我們不必隱晦不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