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4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2018年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進一步緩解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考慮採取“定向降准”政策,解決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的資金問題。
這項政策並不表示中國將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而只是表明中央政府正在積極探索制定更加科學的促進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發展的宏觀調控政策。
本屆政府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對於資本市場出現的融資難的問題,沒有採取“大水漫灌”的策略通過增加人民的流通量或者降低準備金率,解決金融市場流通性問題。中央政府的基本判斷是,中國資本市場資金充足,只不過資金的流動方向出現問題,資本市場投機交易過熱,而實體經濟發展面臨資金困難的問題。
為了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將資金發放給工業企業。可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尚未真正落實到位。這一方面是因為金融機構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通過各種方式把資金調往資本市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巨大的壓力,如果將資金投入實體經濟,有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風險。
通俗地說,金融機構在資本市場可以獲取更多的收益,投入實體經濟則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市場風險投資收益規律決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越來越多,而實體經濟的資金則得不到有效地滿足。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趨勢是,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被徹底邊緣化。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其他金融機構都不願意把資金借給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因為貸款給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不僅交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面臨巨大的商業風險。如果中小企業或者微型企業破產,商業銀行的貸款就會變成呆帳壞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