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過去兩年多來,我國智庫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主要表現在:管理體制不斷完善、職能類型持續拓展、業務架構不斷強化、人才結構加快優化、科研管理更加規範、國際合作日漸增多等方面。同時,仍然存在建設布局亟待優化、咨政水平有待提升、高層次人才比較匱乏、績效管理不夠成熟、制度保障尚不到位等突出問題。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特色新型智庫體系發展,建議做好以下工作:健全智庫治理體系,構建和完善現代決策咨詢制度;提升智庫咨政能力,強化職能對接與決策咨詢實效;優化智庫人才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與聘任方式;加強智庫經費保障,拓展資金支撐與人員激勵機制;深化對外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議題參與水平與話語體系建構能力。
一、過去兩年我國智庫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1.管理體制不斷完善。一是注重建章立制,加強管理工作規範。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精神,落實《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等具體政策部署,我國各類型智庫普遍注重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完善建設標準與管理規範,制定機構管理與經費管理細則,持續細化管理工作方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等幾家單位還相應調整了智庫組織管理框架,對部門設置進行了精簡與整合。二是加強內部治理,包括組建“智庫決策咨詢委員會”或“智庫理事會”等智庫業務統籌管理平台,發揮其對於智庫咨政研究工作的總體協調與綜合管理職能。例如,中國科學院組建了事業法人機構“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工程院在主席團與院常務會議領導下組建了“智庫咨詢工作委員會”,統籌管理各學部與研究院所智庫建設;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建立“智庫理事會”並下設執行局,分別負責智庫發展決策與日常研究咨詢工作。三是不斷深化機構定位,突出黨和政府決策參謀助手作用。各類型代表性智庫均高度重視研究方向與價值指向的把握,緊密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總體部署,積極制定發展規劃並確立主攻領域,著力發揮自身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研究與咨政建言職能,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2.職能類型持續拓展。一是職能構成更加豐富。現階段,我國智庫主體職能因其在新時期的定位變化而得到很大拓展,除政策研究與決策咨詢等既有職能外,政策評估、政策解讀、政策質詢以及對外交流等內容也融入進我國智庫體系的職能架構之中。以政策評估工作為例,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部署實施以來,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等為代表的智庫機構普遍加強了對於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領域政策規劃與實施效果的綜合性評估工作,並已取得一定的成績和經驗,評估結果得到社會廣泛認可。二是領域布局加快確立。根據機構歷史沿革與所處行業、所在地區改革發展實際,我國智庫在“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黨政思想理論建設”“科技進步與科技創新”“國防、外交與國家安全”等四大重點領域的政策研究工作已有長期積累,咨政建言內容涉及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民生保障、環境保護、軍事國防、對外交流等在內的十餘個主要方向。三是成果轉化渠道更加多元化,在已有內參研究報告與社會出版物的基礎上,互聯網愈發成為智庫成果轉化與推廣的重要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