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科技發展”圓桌會議昨日舉行 |
針對香港創新科技行業目前所存有的問題,冼漢迪在發言中提出具體建議。第一,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本年4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政府於市區有21座面積逾100平方米的空置物業,當中至少7座空置逾10年,造成資源浪費。建議政府可於改裝後,委托非牟利專業團體經營IT科創企業空間,邀請海內外中小型IT企業以免租方式進駐,若外地IT企業落戶,租戶必須承諾50%以上員工為本地IT從業員,舒緩IT人的失業壓力。
第二,縱然大型企業裁減IT部門人手,但不少企業對有專門技能的軟件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區塊鏈、網絡安全、5G技術等相關專業等求才若渴,建議政府在短期內與大學及相關機構推出人才重塑課程,全額資助IT人再進修業界新技術及知識,有關課程可以兼讀甚至遙距方式報讀,迎合IT人的工作的需要。
第三,建議政府投入資源,設立科技劵申請和科技配對的服務。中、小企業往往不能從內部有相應的科技管理人才,為企業選擇和採購合適的科技應用,也缺乏經驗申請政府的資助計劃。政府可考慮投入資源,委托獨立、非牟利的機構幫助中小企申請相應的科技劵計劃,建立開放的科技應用資源庫,幫助企業選擇和採購適切的科技應用。
第四,政府目前推出的各種與IT業界相關的資助計劃,例如科技券、科學園/數碼港的資助等,絕大多數以報銷為主。以科技券為例子,企業需要墊支費用,經過冗長的審批程序後才能獲得資助。面對經濟前景十分不明朗的當下,政府可參考部分資助計劃例如“工商機構支援基金”的做法以預付方式資助,允許企業獲得資助後,先獲得核批款項的50%或一定比例的資金進行項目,項目完成後經過審計程序獲得餘下款項,此舉除可提升企業使用科技券的意願,為業界帶來更多商機外,其他資助計劃若能利用預付形式資助,對初創企業的IT人來說他們將獲得更多資金周轉空間。
第五,近年,不少地區如英國、澳洲、新加坡的監管機構,推出俗稱“沙盒”機制,希望減少金融科技產品推出市場時出現嚴重事故;另外針對暫時未能符合法律規範,而令發展受限的創新產品或服務,沙盒可讓它們在特定條件下免受既有法規約束,又能在監管機構掌控之中彈性運作。香港在2016年9月金管局亦推出“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為企業創造具彈性監管的試驗環境,亦造就香港的金融科技在最近這一兩年間得到很快的發展,建議特區政府將這個模式套用在所有與創新科技相關的產品與服務上,例如無人駕駛、5G應用等,進一步加快香港在創新科技的發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