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洪雯博士(中評社圖片) |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中評社報道組)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國際金融學會研究員洪雯博士日前在“中評大咖講書”第四期學習活動中發言指出,香港早已裂變成 “一號香港”和“二號香港”,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和此消彼長的鮮明對比及矛盾。
“不知大家近期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想去吃某一樣東西時,打開openrice或者去實體店,才發現已經結業。不只是零售小店鋪,連大型連鎖店也出現大量結業的情況。”洪雯提到,7月27日“香港01”的一篇報道稱,被譽為百業之母的旅旅遊業復甦無期,呼籲市民“用消費券去救亡”。今年的十一黃金周馬上到來,去年“十一”期間,媒體報道稱,“黃金周上水藥房風光不在,街上十肆九空”,廣東道“服務員比顧客還要多”。據悉,當天入境香港人數是93人,而2018年修例事件之前則是24.7萬,這是一種戲劇性、斷崖式的下跌。2020年7月、8月是香港失業率最高峰,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相關產業失業率達10.8%,建造業達11.3%。雖然今年數據有一定好轉,但還需要經過考驗。因為此前特區政府投入3000億救市基金,很多基層是靠救市基金苟延殘喘,之後何去何從還是未知。
洪雯表示,這些慘淡的現實不是香港的全部。2020年入市的某新樓盤,成為香港1997年回歸以來的“票王”,打破20年紀錄,很多人一票難求。第一太平戴維斯高管也預測,香港未來10年的樓價還會持續升高。此外,香港旅遊市場如此慘淡之時,金融市場資金卻持續流入。事實上,不論是資本還是樓市買家,他們用腳投票和用錢,給香港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這讓我們仿佛看到平行時空中兩個沒有交集的空間。”洪雯說,一方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資本流通平台、超級聯絡人、高端服務中心。在當前的中美關係之下,國家更需要自己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優勢還在,未來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另一方面,香港的代名詞是“籠屋、 劏房”、產業單一化及空心化、 經濟缺乏新增長點、貧富差距懸殊、階層固化、年輕人缺乏向上流通空間,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現實。
洪雯認為,“一號香港”具備四大特征:其一,一流的集資和財富管理能力。2019年,香港再登全球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排名榜首,是11年來的第7次,183家公司在香港上市,總集資額3000多億。2020年為全球IPO集資排名第二。香港股市則長期位列亞洲第三,全球第五,上市公司總市值接近5萬億美元。此外,香港亦是中國與環球資本市場的主要的聯通通道,全球離岸市場的最大人民幣樞紐,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和第二大外匯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