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士儀。(中評社 俞敦平攝)
|
中評社台北4月28日電(記者 俞敦平)針對近日中國大陸對台灣2455項商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並有傳聞可能是ECFA終止的前哨戰,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趨勢暨數據分析中心副召集人游士儀認為,針對中國大陸禁止台灣產品的進口,台灣應該先內省自己的狀態,設法確認並解決產品的問題,而不是第一時間先指責對方。每次喊著政治打壓,強迫軍警、學生買單,是無法根本性的解決問題。台灣政府真心想要照顧農漁民的話,就應該建立和中國良好的溝通管道,當大陸政府真的發現了什麼問題,我們這邊能迅速的進行檢查與改善。
游士儀表示,台灣加入WTO後原本應該遵守WTO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但和中國大陸之間因為地緣政治關係等因素,台灣針對中國大陸的農產品以“兩岸地緣接近,農產品同質性高”的原因,設定了相當多的規範,這些違反WTO原則的不公平事項,已經持續了20幾年,現在突然在蔡麥會後,接續著中國的環台軍演後向WTO提出申訴,當然是有政治因素存在。
游士儀表示,至於ECFA,原先的早收清單通過之後,是先通過服貿接著才要通過貨貿,因為貨貿牽涉的範圍較為廣泛,在服貿喊停之後,貨貿當然不了了之。而目前仍在實行的早收清單,則是有終止條款,一方可書面通知另一方終止協議,如雙方經協商未成,於發出終止通知日起,第180日終止協議。目前中國大陸方面目前並沒有單方面的針對ECFA喊停。
游士儀表示,台灣的出口有接近四成都是輸往中國大陸,農產品占的比例其實非常的小,最大量的還是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產品居多。游士儀認為,儘管農漁產品金額占比不大,但從事的人口不少,實質上影響也不小,因為農漁市場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你這次禁了龍膽石斑,其他的魚類也會因為龍膽石斑流入台灣市場,在供給提高需求不變的情況下被迫降價。游士儀認為,這也是為什麼每次只要台灣的農漁產品只要被中國大陸禁止進口,台灣政府第一時間一定跳出來喊出是政治打壓的原因,因為農漁產品被禁止是比數據上顯示的更有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