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聖時表示,被授權公司的鋰電池設廠考量點,已不是繼續拚市場,而是看當地政府補貼政策,美國是因為《2022年降低通膨法》法案(IRA)補貼到位了,所以發展得很快,而歐洲的FREYR廠是因為挪威政府給了16億美元的低利率貸款,讓FREYR在芬蘭設廠,ICL也拿到1.97億美元的補貼,台灣政府給過我們什麼呢?
張聖時說,FREYR、ICL大概在2025、2026年左右開始量產,屆時立凱電也會開始收到權利金,立凱電每個型號都是單獨授權,像美國公司與歐洲公司就是不同型號。台灣這邊則會持續研發新IP,台灣工程師非常勤奮,雖然現在有美國有競爭者想做授權這塊,但研發新型號約要5年,台灣不需要這麼久,現在立凱電的優勢在於有近20年、累積生產快2萬噸的經驗,較容易得到客戶信賴,但或許再過10年別人就可以追上來了,這也是為何我們要持續客制研發新型號,才會持續有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