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6日電/據新華網報道,又是一年臘八至。1月7日,農歷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臘八粥,暖冬寒,團團圓圓來過年。中國人喜迎新春,就是從一碗熱乎的臘八粥開始。
臘八節,俗稱“臘八”,源於先秦時期的“臘祭”。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古人每年都要舉行冬祭,用獵獲的禽獸祭祀祖先、攘除災禍、逐疫迎春,以求來年五穀豐登和家人平安,俗稱“臘祭”。由於每年的“臘祭”均在十二月舉行,所以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舉行“臘祭”的這一天則稱為“臘日”,但這一天不固定,直至秦漢時才選定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
魏晉南北朝時,“臘日”又融入了佛教的傳說故事,從而給“臘日”增添了新的含義,並固定在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因此有了臘八節。
“臘八到,粥飄香”,臘八這天,喝臘八粥是我國南北共有習俗,人們將紅棗、花生、桂圓、蓮子、核桃、粳米等和各種豆類合水熬制成粥。“臘八熬粥的習俗約始於宋代,明清時期盛行,並延續至今。”羅澍偉說,“臘八粥盛滿了老百姓盼豐收、保健康、祈平安的美好願望,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無限期許。”
我國幅員遼闊,臘八習俗在各地也不盡相同。比如,北方地區有“醋泡大蒜瓣兒”的習俗,名曰“臘八醋”。除夕晚上,香噴噴、熱騰騰的餃子蘸上臘八醋,入口別具風味;陝西關中,臘八當天不喝臘八粥,而是流行吃臘八面。臘八一早,家家戶戶把煮熟的面條拌上果蔬做成的“澆頭”,美餐一頓;安徽黟縣,臘八前後,家家戶戶食用自行曬制的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春節的起點與終點在民間有不同的習慣算法,但一般是從臘月初八開始,而春節的幸福感,又無不是從味蕾上開啓的,正所謂“過了臘八便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我國的春節,從臘八開始,全民置辦年貨,要一直過到元宵節‘鬧花燈’、甚至是二月二‘龍抬頭’,人們有近一個月的時間享受自己的傳統節日,春節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許多溫情與熱鬧。”羅澍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