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評論》第268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20-04-01 00:19:29


 
  本期“智庫觀察”欄目刊發的兩篇國際關係議題相關文章。在《中美合作或是 2020 年全球經濟最大期待》一文中,作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馬雪表示,1 月 13 至 15 日,中美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這無疑是改善雙邊關係的積極一步。然而美國大選背景下,美國國內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負面情緒正在升溫,強硬派始終以零和博弈的視角看到中美競爭,抨擊中美第一階段協議成果。同時,特朗普政府尚未停止使用關稅以外手段對華施壓,這為中美第二階段談判蒙上陰影。事實將證明,美國試圖以冷戰思維推動的經濟脫鉤,必會以迴旋鏢效應反作用於美國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零和博弈的策略都是難以為繼的。中美關係是現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 兩國如何處理彼此的緊張關係和摩擦將決定整個國際環境的未來走向。中美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才能穩定市場預期,給世界經濟注入活力。中美走向合作或是 2020 年全球經濟最大期待。

  在《北約安全觀的重構與中國因素》一文中,作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屹表示,自從 2019 年底的北約峰會以後,北約安全觀經歷了重大調整。以英、美兩國為代表的官方人士和學者普遍對北約峰會後所重塑的安全理念進行了闡釋,認為中國是繼俄羅斯、土耳其之後促使北約安全共同體轉型的最主要因素,中國的日益發展對北約構成了非傳統安全意義上的威脅。中國“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北約制定未來戰略規劃的安全議題。在北約內部,歐盟國家特別是法國,與美立場不一;唯一的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又頻繁向東搖擺,與北約死敵俄羅斯做起政治交易。內憂外患迫使北約樹中國為假想敵,然而這既不符合全球治理這一大格局下的多邊合作精神,也違背“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主題,如同緣木求魚,無法消除其內生性的安全困境。

  本期“智庫思考”欄目刊發了《經濟因素對台灣選舉的影響及思考》一文。在該文中,作者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國台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鄧利娟表示,蔡英文執政第一個任期內,台灣社會仍處“悶經濟”窘境,但 2020 台灣大選結果卻是蔡英文高票連任。在各種複雜的影響因素中,經濟因素本身的影響也不能忽視。一是青年選民對低迷經濟感受不深;二是選前當局大肆政策買票達成經濟利誘;三是當局極力美化經濟形勢誤導民眾。鑒於台灣經濟與大陸對台經貿政策關係密切,新形勢下,大陸出於反制“台獨”的戰略需要,必須調整對台經貿政策:其一,有針對性地調整大陸惠台經貿政策;其二,在 
市場原則下推動兩岸經貿關係發展。

  本期“智庫研究”欄目刊發了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博士研究生林斯嫻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認同差異、危害及應對之道》一文。該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認同差異主要體現在語言文字差異、歷史教育差異、流行文化差 異、媒介使用差異等方面。港澳青年在文化認同方面的欠缺和偏差有可能導致嚴重的社會與 政治後果。本文亦從以上諸方面就如何化解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認同的差異提出個人的相關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