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智庫思潮”欄目刊發了《台灣問題法律化的趨勢及其應對》一文。作者宋傑(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國際法教授,法學院院長,浙江工商大學台灣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和英(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博士研究生)在文中指出,所謂台灣問題法律化,就是指以他國法律的方式來對台灣問題表示“關注”,從而為本國“合法”介入台灣問題提供相應的法律基礎和依據。具體的法律方式則主要有三種:通過本國的司法判決來為台灣的法律地位“定位和正名”,通過本國立法機構來通過有關台灣問題的不具有約束力的決議,通過本國立法機構來通過與台灣有關的相關法律等。
本期“智庫縱橫”欄目刊發了黃光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的《從“兵法”看戳破美元熱氣球的良機》一文。文章表示,中國支持歐元結算,可助其成為強大的經濟體,將是送給歐盟的厚禮,有利於發展和鞏固中歐關係。對歐盟而言,這是求之不得的戰略利益,是千載難逢的天賜良機,他們一定會竭盡全力,配合爭取。在拜登政府挖空心思,四處串聯,籌組對付中國的“新八國聯軍”時,這就是兵法書上所說的“絕敵之援,使不能合”。
本期“智庫研究”欄目刊發了《民進黨當局南海政策可能走向及應對策略》一文。作者陳本鏗(福建省委黨校閩台研究院講師,博士)表示,民進黨當局再度上台後,推行“兩國論”的南海政策呈現消極應付態度,重心轉向強化太平島作用,突出南海“事實主權”。兩岸關係、島內民意以及美國等域外因素盤根錯節、相互交織是民進黨當局南海政策根源所在。2020 年蔡英文連任後,“兩國論”的南海政策將進一步延續,並呈現新的態勢,將太平島“國際化”,突出南海扮演人道救援角色,是其最重要的南海政策。蔡英文當局裹挾民意,加大“挾美自重”力度,積極推行“新南向政策”,換取相關國家對“台獨” 的實際支持。對此,中國大陸要始終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並積極增信釋疑,發揮東盟的積極作用;對民進黨當局要堅持底線思維,牢固樹立風險意識和危機意識,下好先手棋。
本期“智庫前瞻”欄目刊發了《從黨主席競選過程之兩岸論述看國民黨未來政策選擇》一文。該文作者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表示,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四位候選人皆提出回歸“九二共識”或“深化九二共識” 的主張,堅定以“九二共識”與民進黨當局爭奪兩岸路線主導權。此外,在辯論兩岸論述及路線也存在若干局限性,如欠缺調整“聯美抗中”為“聯美和中”之策略等。兩岸簽署和平備忘錄或和平協議問題,相較於先前總統大選黨內初選兩岸路線更為倒退;兩岸論述欠缺統合願景,難以完全強化其政策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