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說,汪辜會談已經過去30年了,但是它給予的啟示仍然是寶貴的。
一是,確立兩岸協商談判乃至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確有其不可或缺的必要。國務院台辦在1991年4月與海基會第一次接觸時,提出雙方共同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態度的意見。海協會成立後繼續這樣做。這是考慮到將要與台灣當局唯一授權處理兩岸關係事務的民間團體長期打交道,為避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問題而釆取的辦法。經過一年努力,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了“九二共識”。以後隨著兩岸關係的演進,“九二共識”的地位和作用更為突出,2005年成為國共兩黨交往共同政治基礎的組成部分,2008年又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同政治基礎的組成部分。2016年民進黨在台灣上台以後不接受“九二共識”,同時又不想在兩岸關係上失分,以利其維護在台灣的統治,但是它繞不過“九二共識”,達不到自己的目的。“九二共識”仍然是兩岸關係和平穩定之錨,仍然是避免兩岸關係演變為兩國關係之鏈,是須臾不可被動搖、不可被否定、不可被拋棄的。撫今追昔,更感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二是,運用求同存異的方法,是協商解決問題的智慧和鑰匙。求同存異是達成“九二共識”的鑰匙,即在兩會都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追求國家統一態度的基礎上,在事務性商談中暫時擱置對一個中國政治含義認知不同的爭議,從而達成的。在汪辜會談中同樣也應用了求同存異的方法。汪辜會談主要是討論兩岸經濟交流、文教科技交流問題。兩會均有開展經濟文教交流的意願,但存在政策差異主要是經濟交流政策的差異, 最終也是應用求同存異的方法才達成協議。求同存異,首先是要有“同”,而且“同”的分量應當超過“異”,這樣求同存異才有意義。如果不是這樣,求同存異也就沒有意義了。汪辜會談之後兩會還進行了很多次商談,期間都有很多求同存異的成功案例。今後,兩會交往乃至兩岸交往也都還會運用到求同存異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