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準確把握“十四五”主要目標指標。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安排,綱要從九個方面清晰描繪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並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量化細化這些目標,綱要從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等五個方面,設置了20個主要指標。這些指標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與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進行了充分對接,既銜接了2035年的遠景目標,又傳承創新“十三五”規劃指標。具體指標值的設定,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合理、定義而為、量力而行,同時也為應對不確定性預留了空間。
綱要主要指標的設置與以往相比有不少創新之處。一是經濟增長目標以定性表述為主,將指標值設定為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這在五年規劃中是第一次,是充分把握“十四五”發展趨勢和內外部環境作出的一次重大創新,既體現了不能簡單以GDP增速論英雄的導向,也隱含了使經濟增速與潛在經濟增長率保持一致的要求,同時考慮到這五年內外部環境仍有較大不確定性,不框定具體的量化增速目標,有利於更積極主動從容地應對各類風險挑戰。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要GDP,在年度工作中可視情況有針對性地確定年度增長目標。
二是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作為主要指標,目標設定為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體現了把創新擺在現代化建設全局核心位置的導向。按照年均7%的增速測算,到2025年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將超過3.7萬億元,在2020年的2.4萬億元基礎上將再增加1.3萬億元,增幅是相當大的。實際工作中還要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三是民生福祉指標數量最多,20個主要指標中有7個是民生福祉類的,占比超過1/3,比重是歷次五年規劃中最高的,充分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些指標涵蓋了收入、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各民生領域。首次設置安全保障類指標,提出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6.5億噸以上,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充分體現了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要求。
第三,落實重大戰略任務和舉措。綱要提出了17個方面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大事難事,兼顧了國家大事與關鍵小事。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綱要將創新驅動作為首要任務,強調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協同推進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們將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首次提出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將堅持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使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超過17%。在數字化方面,我們將著力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營造規範有序的政策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