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評大咖講書”第四期學習活動8月26日下午在香港總部舉行(中評社圖片) |
所以,解決經濟深層次矛盾的出路在於經濟結構轉型。我一直在想,香港能不能發展一些能夠推動年輕人就業,而且符合年輕人思維的2.5產業,例如高端時尚的售後服務中心。例如,某奢侈品牌曾經想在香港設立一個亞太區手袋售後服務、維修中心,目前該品牌在每個國家都建立有一個維修中心,生產的零部件分發到各個國家的維修中心,維修技術的培訓也是由各國自己負責,成本很高。香港奢侈品的流通是零關稅,所以這間奢侈品公司很想來香港,成立亞太區集中的售後維修中心。香港有非常大的潛質發展這個產業,因為香港能夠接觸到最新的時尚潮流,年輕人也喜歡這些,只要政府能出一把力,推動這一類的2.5產業在香港發展起來,能夠讓很多年輕人找到喜歡的就業崗位,而且這個行業的乘數效應非常高,時尚產業、文化產業、創意產業,甚至是網紅經濟都可以相應地發展起來。這個案例是真實的,該奢侈品公司找了香港貿易公司去開展這一項目,可是需要土地、人才培養,需要創造一個行業,憑一家貿易公司的力量做不了,而是需要從政府層面來推動。一旦這個行業起來之後,會產生一連串的clustering effect(集群效應),能夠帶動一系列行業的發展。我覺得這非常值得政府去開拓。
讓老人安居樂業 有進一步工作的空間
中評社記者:香港號稱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之一,但人口老齡化、老年貧困惡化與養老資源短缺問題卻成為重大挑戰。政府將長者綜援的年齡從60歲收緊至65歲,部分市民期盼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遲遲未啟動,強積金制度也面臨較大爭議。您認為香港老年貧困問題如何解決?政府的養老政策還需要做哪些改進?
洪雯:老年貧困問其實是多方面的原因。我以前在政府工作的時候,幫助做過一些有關退休保障的測算。我發現哪怕香港政府手握大量儲備,也不夠膽放手去做,比如說退休之後每個月可以領一筆退休金等等。為什麼?香港的老齡化來得太快太迅猛,無法預測會給公共財政帶來什麼影響,很多國家的案例都顯示高福利體系沒有持續性,如果沒有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港府不敢貿然去做。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現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不少人到了70嵗還是精力旺盛,要創造機會,讓老人有進一步工作的空間,他們有豐富的經驗和為社會服務的意願,企業可以考慮開創一些崗位給他們,讓老年人發揮餘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