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7%
http://www.CRNTT.com   2023-03-08 18:11:08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21世紀經濟網報道,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將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目標定為5%左右,消費、外資等經濟關鍵詞也受到外界關注。

  日前,畢馬威中國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觀察》報告,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將加快複蘇,全年有望實現超過5%的增長。畢馬威中國及亞太區主席陶匡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外需帶來衝擊,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也將向內需轉移。而隨著消費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費需求的釋放,中國消費將逐步複蘇,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支出和投資者情緒回暖,也推動投資增速回升。

  預計中國經濟將加快複蘇

  《21世紀》:對於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您有哪些關注點?

  陶匡淳:政府工作報告將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5%左右”,略低於往年,2021年的目標為6%以上,2022為5.5%左右。但橫向相比,這一目標仍明顯高於大多數主要經濟體增速。例如,IMF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增長2.9%,美國增長1.4%,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4.0%,都低於中國的增速目標。

  《21世紀》:IMF等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預期前景持樂觀態度,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前景?

  陶匡淳:我們預期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5.7%的增速,相信中國經濟將再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這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判斷:即便面臨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和世紀疫情衝擊的叠加,去年我國GDP達到121萬億元人民幣,去年我國經濟總量仍邁上新台階,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nextpage>

  近年來,我國國內供給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市場需求持續釋放,內需對強大國內市場的形成、經濟發展的支撑作用明顯增強。今年以來,隨著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應叠加,中國經濟社會活力將進一步釋放: 春節期間,假期消費相關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2%,2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2.6%,連續兩個月上揚……這些數據都為新一年經濟增長、消費複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隨著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叠加效果、累積效果和延後效果進一步釋放,將支持宏觀經濟平穩運行,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預計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推動制造業投資,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平穩;同時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拖累也將減少。國際方面,通貨膨脹率回落使得美聯儲放緩加息步伐,人民幣匯率、資本市場壓力有所緩解,有助於我國金融市場穩定。此外,2022年基數較低,也有利於今年同比增速提升。

  消費和投資成增長引擎

  《21世紀》: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延續下行趨勢,在這種情況之下,預計中國將在哪些方面為全球經濟複蘇提供動能?

  陶匡淳: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外需帶來衝擊,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也將向內需轉移。隨著消費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費需求的釋放,中國消費將逐步複蘇;持續的基礎設施投資支出和投資者情緒回暖,也會推動投資增速回升。

  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世界經濟方面,中國也邁出新步伐:隨著國內需求回升,也將加大對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的進口,促進全球貿易。與此同時,中國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節能減排,全國各地節能環保設備存在大量的更換需求,有可能成為進口貿易新的增長點。

  中國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不斷打破市場壁壘,加快商品自由流通、資源自由流動,為企業優化資源配置提供更多便利。我們也看到,中國新建了多個高水平、高質量的進口促進平台。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等平台的建設發展,為同世界分享中國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複蘇提供了有力保障。<nextpage>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消費和投資是擴內需的主要抓手,2023年中國的消費和投資會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

  陶匡淳:消費結構與投資格局將發生轉變。我國消費市場將進一步從傳統型消費向新型消費轉變,服務消費、綠色低碳消費、新型消費將加速發展。居民消費需求已經從關注價格轉向追求高質量,從以物質消費為主轉向以服務型消費為主。

  消費與投資息息相關,伴隨著消費的轉型升級,宏觀政策更加突出穩增長,以及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制造業投資增勢將進一步增強,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保持平穩,同時服務業投資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中國廣泛融入全球供應鏈

  《21世紀》:畢馬威如何看待全球化對經濟貿易活動的影響?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擁有怎樣的地位?

  陶匡淳: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中國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全球化作為一個基本趨勢,沒有發生改變,中國已經廣泛融入全球供應鏈。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國的發展都是貿易和投資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十年間這一倡議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中國方案,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在世界發展歷史上也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

  經濟全球化使得貿易自由化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強,無論是對於發展中國家尋求進入新行業的機會、開拓出口市場,還是對於發達工業化經濟體維持複雜、專業化和高價值投入的生產優勢來說,都至關重要。<nextpage>

  外資在華投資信心進一步增強

  《21世紀》:在全球跨國投資活動整體低迷的大背景下,去年我國吸收外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您認為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何在?

  陶匡淳:以我們服務外資企業的經驗來看,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在於幾個方面:第一,制度型開放優勢凸顯,當前,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并積極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與《數字經濟夥伴關系協定》(DEPA)。去年正式生效的RCEP也大大推動了區域內引資力度增長;第二,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將激發超大規模市場潛力,創造更多市場需求,從而提升吸引外資的質量。

  另外,我們認為,跨國企業來華投資有以下幾種變化特點:首先,在華投資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布局更加下沉,投資領域更加創新;其次,隨著中國從疫情中走出、生產生活全面恢複正常化,中國經濟社會活力正進一步釋放,增強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信心。

  隨著近年來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三綫以下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居民消費能力都大大增強,下沉市場或將成為中國消費升級的“主戰場”。

  在政策驅動、收入結構優化、營商環境利好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衆消費市場正迎來新一輪的擴容。根據我們的觀察,不少跨國企業也基於消費新模式、新場景、新業態,精准把握核心消費群體與市場需求,快速反應,并持續創新投資內容。

  《21世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將給企業和服務機構帶來哪些紅利?<nextpage>

  陶匡淳:畢馬威作為一家深耕中國本土的專業服務機構,一直為民企、國企、外企等各類企業賦能,助力和見證了它們在中國蓬勃發展。

  華南美國商會近日發布了《2023年中國營商環境白皮書》,表示超九成受訪企業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75%的受訪企業計劃今年在華再投資。

  政府數據顯示,今年1月,中國吸收外資迎來“開門紅”,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到1276.9億元,同比增長14.5%。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外資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計劃擴大在華業務。

  最近一段時間召開的國內、國際重要會議、講話精神,以及簽署的重要協議都表明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相信中國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的決心不會變,我們相信各國企業都能在這裡共享發展紅利,共同推動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