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秋收時節,湖南益陽沅江市長進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稻田裡,收割機來回穿梭,加緊作業。
年初遭受冰災,壓塌不少育秧大棚;6月底開始雨水不斷,泡壞一些農田;晚稻抽穗揚花期,持續高溫又來了……“今年糧食生產面臨的災情不少,但現在一盤點,糧食豐產還是挺穩的。”長進水稻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長進說。
“不能完全‘靠天吃飯’,種田還得學會抗風險。”徐長進感慨,“這方面,我是吃過大虧的。”
2020年,長進水稻專業合作社的種糧面積,從幾百畝擴大到2000畝,但一場突如其來的晚稻“寒露風”災害,讓水稻產量幾乎減半。
“種糧的風險來自哪些方面?一個是氣候,一個是市場,前者影響產量,後者影響收入。”徐長進找准方向,開始重視增強農田韌性。
農田旱能灌、澇能排,是保豐收的基礎。幾年前,在共華鎮華興村,有一兩千畝農田因為受災,面臨著拋荒風險。徐長進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自己拉電線、裝機泵、通水渠,想辦法提高農田韌性。徐長進說:“合作社的投入還是很有限,當時我就在想,要是政府能幫我們徹底整整田就好了。”
近年來,沅江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截至今年4月,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5.5萬畝。“現在,在高標準農田投入上的事,我們不用再操心,只要想辦法把糧種好。”徐長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