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河北雄安新區編制了以“千年秀林”為主體的綠色空間專項規劃,夯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綠色空間基礎;
江西九江將八里湖等六個湖泊集中形成“資產包”後整體配置,所得收益市、縣按比例分成,用於生態保護修復和經濟發展;
廣東深圳探索建立覆蓋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碳匯計量、底價評估、市場交易、金融支持的全鏈條碳匯交易機制,完成全國首單紅樹林碳匯拍賣;
……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近年來,我國多地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將生態產品資源最優化配置,“兩山”理念的轉化之路愈發寬廣,生態帶來的民生福祉展現得愈發鮮活生動。
日前,自然資源部印發《關於高水平保護高效率利用自然資源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各地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對自然資源領域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作出系統設計和安排,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有利於破解“兩山”轉化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生態發展優勢。是實現資源、資產、資本、資金的良性循環,促進資產增值增效的關鍵環節。
“一方面,在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衹有保證生態產品供給的可持續性,才能提升資源資產的綜合效益,維護好所有者權益。”上述負責人說,“另一方面,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將多要素自然資源整合為資產組合標的後整體配置,能夠推動解決單一要素配置效益低、保護使用碎片化、容易產生負外部性等問題,讓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變資產、聚資本、獲資金’,促進自然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