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鐘厚濤:兩岸命運共同體踐行路徑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3-01-22 00:14:44


論文集(主辦方供圖)
 
  鐘厚濤提出,以兩岸群際互動消解島內“主體性想象”。

  長久以來,中華民族身份認同之所以能夠歷久彌新,主要依靠傳統文化維繫和王朝統治權行政約束,前者為人們提供心理寄托和集體歸屬感,並逐漸內化成為集體無意識;後者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維度里控制著人們的想象,迫使人們只能按部就班地遵守既定的民族認同。但就台灣而言,由於荷蘭、日本等外族接連入侵以及中央王朝對當地實際控制影響力的不斷弱化式微,台灣對傳統文化的歷史積澱出現了斷檔,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自然也同步出現錯位。

  特別是自李登輝至蔡英文執政時期,台當局在島內瘋狂推行“文化“台獨”路線,鼓吹“台灣人是新興民族”、“台灣文化是新興文化”,把兩岸的中華文化對立起來,否認“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分支”,主張以“國與國”定位進行兩岸文化交流,民進黨以選舉為訴求,實施了“本土主義的身份政治”,也可被視為是“反應性身份政治”,“文化“台獨”則順勢借本土文化實現自我包裝,實現了由手段向目的轉換。受民進黨執政特別是其“台獨”意識形態布局等因素影響,目前台灣民眾在家國認同方面異化分化嚴重。據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在1992年至2019年之間,“台灣人”身份認同比例顯著上升,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台灣民眾所占比例逐年滑落,兩岸關係由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至少在表面上呈現一定的民意流失困境。

  對於兩岸關係進化圖景和歷史演進脈絡的思考,必須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加以深入分析,要認識到兩岸關係是一種建構性過程,其實質是大陸和台灣這兩個施動者行為體之間所建構的不同層次的群際結構的總和,因而需要重構雙方的合作邏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