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美建交45年 李成談和平共存
http://www.CRNTT.com   2024-10-10 00:14:10


任教香港大學 李成供圖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記者 余東暉)去年7月,美國知名華裔學者李成離開布魯金斯學會,到香港大學創辦新智庫的消息傳出,在中美外交學者圈產生了一定的反響。他當時在接受媒體採訪談旅美38年後來到香港的原因時說了一句,對美國整體對華裔氛圍“感到不舒服”,令許多華人學者感同身受。一年多過去了,李成的新事業創建得怎樣?在中美建交45周年,中美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之時,他對中美關係的前景有何展望?中評社駐美記者余東暉最近在香港對李成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獨家專訪。

  現任“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創始主任的李成談到離美赴港的初衷時表示,與他38年前初來美國、17年前進入美國頂級智庫時相比,形勢已經發生很大變化。美國從當年的自信開放包容,變成今天對失去領導地位的擔驚受怕,華盛頓充滿了對中國非理性、非建設性的責難,華人學者身份在美國也從正資產變成了負資產。在此大環境下,儘管擔任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10年的李成並沒有遭遇個人挫折,但他覺得在美國已難有大的作為。正在此時,香港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支持他在港大創辦一家智庫。香港靠近內地又更具開放包容性的獨特優勢,吸引了李成。他於去年7月赴港,12月創建了“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一年多時間,已經形成80人的全球研究學者網絡,舉辦了一系列學術論壇對話,也開展了很多民間和“1.5軌道”交流活動。

  李成表示,這一年多最大的收穫是,與中國內地學者展開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訪問了中國內地許多省份,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由此對中國的發展模式轉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身居香港,李成自然也會思考由亂及治的香港未來的出路。他強調,香港既然實現了穩定,就應當有更大的信心保持開放,繼續發揮其國際化、多元化的優勢,在促進中美關係和東西方關係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他說:“我對香港是有信心的。如果沒有信心,我也不會來。”

  長期觀察和研究中美關係,李成認為,中美關係惡化,乃至“未來十年或十幾年都很難好轉”,可歸因於世界上的四個趨勢:逆全球化、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以及最嚴重的兩極化--把世界定義為“民主與威權之爭”,狹隘地、太過意識形態化地看待問題。其根源還在於,美國對失去優勢和領導地位感到恐懼;美國人宗教化的非黑即白的兩元視角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他認為,美國兩黨對中國強硬有共識,要找共同的外部敵人也是事實。但如果認為兩黨有共識要轉移美國的國內問題,要跟中國開戰那就言過其實了。目前美國國內的撕裂已經很難轉嫁為外部危機,靠對外戰爭來化解黨派敵視與內部衝突不但不會凝聚美國社會,只會更撕裂美國社會。大多數美國有識之士對此是很謹慎的,儘管目前想把形勢推向美中對抗衝突的人不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